千课万人数学学习心得(2)

时间: 01-20 作者:柳久久 栏目:心得体会

二.听名师的课,反思什么?

1.如何突破“课眼”?

每节课都有它有价值的东西,而对于本节课最有价值、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课眼。这是我对课眼的理解。如何突破“课眼”呢?这是我们该反思的问题。

比如朱乐平老师《分数中的“平均分”》一课,本课的课眼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平均分。听完这节课后我一直在反思: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分才算是平均分?是不是所有物体都可以平均分?对于同一种物体平均分,分法只有一种吗?如果不是,那分法有几种呢?……

这些问题一抛出来,我便开始回想朱老师之前的这一堂精彩的课。我想朱老师的课之所以精彩,关键就在于他的课很好地解答了我的这些疑惑,也许这也是学生的疑惑。

课中,朱老师并没有用很程式化的语言去解释什么是平均分,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比如下面这个实例,5个1角钱,1个5角

钱,如何平均分成两份? 在此,学生提出了两种分法,第一,一共有6个硬币,每3个硬币分成一份;第二,5个1角的硬币作为一份,1个5角的硬币作为一份。这两种分法实际上是从硬币个数和硬币面值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由此,教师适时引出:同一堆物体,如果考虑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分法。又如,对于“是不是所有物体都可以平均分”这个问题,有学生提到“在实际生活中,一台电脑不可以平均分给两个人”,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换个角度,比如从使用电脑的时间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难事了。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上述的这些问题。在本节课中,朱老师把最关键的问题“怎么平均分”演绎到了极致。当然,每堂课的教学设计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是我们必须把每节课的课眼突破,这样的教学才可能是成功的。对于本节课是否还能通过其他途径去解决上述问题,有待老师们去尝试。

2.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反馈?

学生的课堂反馈从很大程度上能够折射出本节课的成功与否,因此,一节课下来,教师是否达到了课前备课时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课堂反馈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教师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呢?

这四天学习下来,让我感受最大的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言语鼓励、动作鼓励以及实物鼓励。我想,适时的鼓励既是对学生价值的承认,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关怀的手段,更是一种良好的课程与教学发展行为。而促使学生得到成功体验的关键因素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激励性评价。

这段日子里,我不断地在反思究竟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以下是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第一,评价要从全局考虑。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评价的对象应该是每一个学生,或者说尽可能是大部分学生,而不应该把评价的焦点集中在某几位学生身上。课堂评价首先要是公平的,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表现被忽略。反之,未被关注到的学生个体很可能就会认为自己是整个课堂中多余的一员,一旦有了这种想法,该学生就很难对教学感兴趣,更不可能会集中注意力去听讲。

第二,评价要以激励为主。研究表明,儿童的虚荣心和被褒奖的欲望是最强烈的。同样的状况下,对于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使用激励方式往往比使用批评贬低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如果一味贬低学生,不但孩子的虚荣心无法得到满足,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一旦如此,孩子的学习状态就可能持续低迷。当然,褒奖也要有度,要适可而止,不可让学生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否则褒奖就适得其反了。

第三,评价要有艺术性。首先,评价语要情真意切,不能只是为了评价而去评价,让人感到不诚恳,有勉强应付之嫌。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其次,评价语要多变。比如同样是一句“好”,一旦说多了,就会感觉很假了。同样是表达“好”的意思,我们可以说“很好”、“好极了”、“真棒”、“真聪明”……多变的语言学生更加喜闻乐见。再者,有时候评价语也要幽默,这样有助于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和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