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依法治国心得(3)

时间: 01-19 作者:王莉 栏目:心得体会

“总体而言,统筹规划能力强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在发展过程中还要继续发挥这个优势,加强统筹能力,避免经济、社会、法治、民生等各领域各搞各的,碎片化发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教授说,法治不能一条腿走路,而要与各种制度要素相互配合,加强不同重点领域立法,统筹发展。唯有如此,法治才能真正见成效。

法学家应为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凸显了中国的改革从顶层设计到顶层推动的发展,而法学家在此过程中理应积极主动提供智力支持,这也是法律人自身肩负的学术使命。

回溯百年近代史,中国经历多次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律制度改革,已经形成了三次完整的法律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朱勇教授谈到,从清末修律、民国六法全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法学家的身影无不闪现在历史的回廊上。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表示,法学家在推动我国法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八大的召开为研究我国法治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政法大学将以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要精神为指引,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促进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再上新台阶。同时,中国政法大学还将进一步发挥法学优势,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政法大学肩负着宣传普法任务,可以主动设立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训班,通过开展培训弥补我国领导干部法治素质、法治能力的短板。”石亚军说。

捧读胡锦涛总书记作的十八大报告,很多代表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这篇主题鲜明、内容厚重、精彩纷呈的报告中,不管是“法”的字眼还是“法”的精神,在报告中几乎无处不在、贯彻始终。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今天,十八大报告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报告说,“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记者看来,这种自信,在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方面尤显突出。

——报告显示,自信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党对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一贯高度重视。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党的十七大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十年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2010年底,以宪法为统帅,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为我国法治建设树起了新的丰碑。

但这不是终点。报告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报告显示,自信来自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的新进展

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大举措。2008年12月,中央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和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四个方面,提出60项改革任务。目前,这60项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通过司法改革,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有效维护了司法公正,促进了人权保障,践行了司法为民,增进了司法和谐,推动了政法工作科学发展。司法改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但这不是终点。报告要求:“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