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3)

时间: 09-02 作者:周叙 栏目:反思

再说说我在4班的教学过程中。我放开手让学生们自己去玩,只是先告诉他们应该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按顺序插好在光具座的固定件上,调整好三者的高度,使烛焰焰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位置,当凸透镜焦距为5cm时候,物距u分别取40cm、30cm、20cm、10cm、8cm、5cm、3cm来做实验;当凸透镜焦距为10cm时,物距u分别取40cm、30cm、20cm、15cm、10cm、8cm、4cm来做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结果。实验开始后,实验室里面沸腾了,当他们做到物距小于焦距时,很多同学就来问我,为什么怎么移动光屏都见不到像。我就叫他们从光屏这边看过去,看看凸透镜里面有什么,我就问他们,这个从凸透镜里面看到的像是不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他们马上拆除开始固定好的光屏去凸透镜后面移动,发现不管怎么移动,光屏上面还是没有像,但是我们又总能看到凸透镜里面的正立放大的像,这是怎么回事。我叫大家回忆我们学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大家触类旁通,马上有人总结说这个像是虚像。由于开始没有任何指导,全部要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找到成像规律,并自己得出结论,同学们经过一步步实验,综合大家的实验现象,最后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结论,这节实验课虽然比八(1)班做实验的时间长一些,而且我也累一些,但是我觉得同学们脸上浮现出的是得意洋洋的笑脸,是经过探究后获得成功的满足。他们在探究中得到了知识,知识点也掌握牢靠了,这样以后在运用到这方面的知识点时,自然也轻车熟路了。

 
反思四: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教学对象是刚学习物理两个月的初中二年级学生,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已初步掌握探究方法,并且已经具备一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对学生而言,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如果仅凭感性印象和传统的实验设备,很难对其整个变化过程有一个系统、#p#副标题#e#正确的认识,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应用,就可以创造一个新的教学环境,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深刻、系统的掌握知识,并让学生体系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本设计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设置合理探究点,在教师控制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进行有序实验探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归纳物理结论。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物理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多媒体动画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再通过凸透镜成像光路图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凸透镜成像光路图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探究过程中物距、像距的确定以及像与物所在范围的确定。本设计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在讲物距、像距概念时,就以光具座为例练习物距、像距的计算方法。探究实验之前就让学生先固定凸透镜,再用笔记录下凸透镜两侧的一倍、两倍焦距的位置,确定好范围,探究过程中物距范围就看蜡烛放在那个范围,像距就看最终承接到最清晰像时光屏所在的范围,一目了然。

从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和习题反馈情况看,本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受到了评比老师的好评。

但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改进:

1、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过多,留给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比较少,但是全部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又会找不到方向,这就要求教师选取一个收放点。

2、由于凸透镜成像规律非常抽象,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直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最好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结合凸透镜成像光路图,使学生很容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让学生通过凸透镜成像光路图认识到物近,像远大、焦点是成虚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点、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但是,这样设计的话,本节内容要分成两课时完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