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2)
时间: 08-04
作者:卢楚杰
栏目:反思
当然,这节课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活动二”的归纳小结时,我急于总结,放手不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解说,忽略了学生张口说的愿望。如果这时交给他们一段真正有价值的时间,尽量让他们开口说,哪怕说得不够好,我相信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会对本节课的知识认识得更深刻。
经过对本节课的探索和研究,如何体现“观念新,基础实,思维活”,是每个老师在教学中都要思考的问题。
反思三: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对于分数意义的教学,从教材整合的角度出发,让三年级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后,马上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这样让学生看到了知识的全貌,避免了“小步子”教学,这也许更符合新课改的一些精神。另外,北师大版也考虑到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扎实,所以在五年级就专门安排了“分数的再认识”这节课。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上完课后,反思我的教学,我认为以下方面做得还可以:
1.预习环节的设计和处理。上课之前,我设计了预习题:
1)看书34页—55页,说说本单元都有哪些内容?每个内容下有哪些知识?试着写一写,画一画。
2)你对分数都有哪些了解?
3)重点看书34页前两幅图,对图中提出的问题你能说出理由吗?
第一个预习题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对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以及知识点加以整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在课堂上,我又及时的表扬学生的这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把自己的知识网络图补充完整,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构建知识的体系的一个全过程,更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
第二个预习题我采用了练习题检测的方式,有意的提问了好、中及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不但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作出调整,而且还唤起学生脑中的知识储备区来同化新知。
第三个预习题实际上是本课的新知,之所以提前布置给学生是因为我认为比较好的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进行解答,中等水平的学生通过自己自学课本也能解答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他们或许无法解答出来,但通过翻看书本对新知识也有了感受和思考。这样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教师在课堂上的“导”也能更好的放在最需要处。
2.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学,教师的导。“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此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现在预习的基础上已经懂得出了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只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还感受不到整体“1”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所以,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相同整体“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这样学生会深刻的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而达到对分数再认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