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时间: 08-19
作者:殷勇
栏目:反思
反思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之后,感慨很多。本节课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备课非常仔细。但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时间及内容的协调上就不是很好。
此部分是两课的内容,因为课时紧张,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用一节课的时间上完了两课的内容,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因为课堂容量的增多增加了知识巩固的难度,也给课堂练习带来了麻烦。比如前面二战的开始、扩大及进一步扩大就讲的非常详细、充足,但在后面二战的转折和结束时,却显得有点局促,感觉进行的有点快,所以有的学生就反应的不是很快,使得我的讲课也有些被动。结果很显然,当堂检测时间很少,有的班甚至没来的及,这势必对下节课的内容带来了压力,细想想,应该跟分成两课讲的效果差不多。可以说这也成了本节课的一大遗憾,只能在下节课再次补充并强调了。
希望在以后的上课中,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使得自己的课能够得到改善。
反思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教材中有些地方的编排显得突兀,例如没有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为什么纳粹德国军队在侵略扩张中战果辉煌,它的战术思想—闪电战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学中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待任教者对教材重新开发。既要解决大容量的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又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个疑问,我想到用课件来上这节课。制成的课件在每个班上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修改,在教研组的公开课上,总体达成了教学目标。不过,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是引用的历史文字资料要注明出处。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理解有些历史内容,我引用了一位德国基督教牧师马丁.尼默勒写的诗,希特勒、斯大林、丘吉尔的话。在课件制作时,我曾想过在这些历史文字资料末尾注上出处,但在班级上的时候我发现历史文字材料字号小,后面同学看不见,字号必须放大,这样一来在同一张幻灯片上无法标资料的出处。然而历史学科的根基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在以后教学中,我打算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上标明引用历史文字材料的来源。
二是教学中用的历史漫画必须介绍具体点的引导资料。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纳粹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我用了一张描绘希特勒抱着地球的漫画,在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时,我引用了一张希特勒与斯大林隔着一个死去的波兰士兵互相脱帽敬礼的漫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两幅漫画时,尽管我做了点介绍,但学生的反应一般,怎么向学生讲解历史漫画,既不能介绍太简单,学生不理解,又不能说透,学生失去自我思考的体验,这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实践中解决的问题。
反思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体现了新课改理论,也真正作到了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面向全体学生,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也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下就是我对这节课所做的课后反思,这里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一些值得缺憾的地方。我首先来谈谈值得肯定的地方:
1、在讲新课之前,我先复习上节课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使学生能迅速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还给了学生,把他们看成是课堂中的真正主人,尽最大可能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比如,让他们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对二战进程中的全面爆发、扩大及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性事件进行归纳、概括、提炼、研讨与总结,这都是让他们自己去主动完成对教材中知识的掌握。
上完这节课之后,感慨很多。本节课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备课非常仔细。但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时间及内容的协调上就不是很好。
此部分是两课的内容,因为课时紧张,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用一节课的时间上完了两课的内容,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因为课堂容量的增多增加了知识巩固的难度,也给课堂练习带来了麻烦。比如前面二战的开始、扩大及进一步扩大就讲的非常详细、充足,但在后面二战的转折和结束时,却显得有点局促,感觉进行的有点快,所以有的学生就反应的不是很快,使得我的讲课也有些被动。结果很显然,当堂检测时间很少,有的班甚至没来的及,这势必对下节课的内容带来了压力,细想想,应该跟分成两课讲的效果差不多。可以说这也成了本节课的一大遗憾,只能在下节课再次补充并强调了。
希望在以后的上课中,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使得自己的课能够得到改善。
反思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教材中有些地方的编排显得突兀,例如没有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为什么纳粹德国军队在侵略扩张中战果辉煌,它的战术思想—闪电战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学中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待任教者对教材重新开发。既要解决大容量的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又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个疑问,我想到用课件来上这节课。制成的课件在每个班上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修改,在教研组的公开课上,总体达成了教学目标。不过,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是引用的历史文字资料要注明出处。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理解有些历史内容,我引用了一位德国基督教牧师马丁.尼默勒写的诗,希特勒、斯大林、丘吉尔的话。在课件制作时,我曾想过在这些历史文字资料末尾注上出处,但在班级上的时候我发现历史文字材料字号小,后面同学看不见,字号必须放大,这样一来在同一张幻灯片上无法标资料的出处。然而历史学科的根基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在以后教学中,我打算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上标明引用历史文字材料的来源。
二是教学中用的历史漫画必须介绍具体点的引导资料。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纳粹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我用了一张描绘希特勒抱着地球的漫画,在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时,我引用了一张希特勒与斯大林隔着一个死去的波兰士兵互相脱帽敬礼的漫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两幅漫画时,尽管我做了点介绍,但学生的反应一般,怎么向学生讲解历史漫画,既不能介绍太简单,学生不理解,又不能说透,学生失去自我思考的体验,这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实践中解决的问题。
反思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体现了新课改理论,也真正作到了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面向全体学生,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也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下就是我对这节课所做的课后反思,这里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一些值得缺憾的地方。我首先来谈谈值得肯定的地方:
1、在讲新课之前,我先复习上节课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使学生能迅速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还给了学生,把他们看成是课堂中的真正主人,尽最大可能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比如,让他们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对二战进程中的全面爆发、扩大及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性事件进行归纳、概括、提炼、研讨与总结,这都是让他们自己去主动完成对教材中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