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2)

时间: 07-21 作者:曾纯 栏目:反思

科 学课并不是要教师讲得好,#p#副标题#e#而是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证实事物的本质属性,让学生主动建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拨、引领、启发、组织,让学生 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发现,经历科学概念获得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实验探究前,学生往往是冲动的,“动手”是第一位的,为了保证学生探究活动能顺 利开展下去,我前后两次花了大量时间组织学生研讨如何进行实验探究,动手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做一个“理性”的科学研究者。整堂课的教学,通过这 样的一个训练过程使学生明确活动目标、活动方法、活动注意事项等,这样才会高效率的参与探究活动。通过本课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视角新,内容 广,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讲究方法与策略,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同时需要教师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 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善于取舍,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在生活中,我们应用斜面解决的问题高度经常是一定的,像建楼梯、修盘 山公路,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搭建的斜面坡度更缓、更省力。因此我对教材后一个实验进行了修改,在研究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时,不是用同一块木板搭建高低 不同的两个斜面来比较;而是用同一高度长短不同的两块木板搭建斜面来比较,这样更符合生活实际。

此外我感觉到多媒体课件对教学的辅助也是 很大的。我校现在实现了班班通,可以说现在我们学校利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方便快捷的。自从使用多媒体以后,我感觉到网络课件确实为课堂增添了新鲜血液。就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来讲,有的材料在现实中寻找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时很难讲清楚,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比一般教学手段更直 观、更易于理解的特征。它可以动态地演示事物之间的科学联系,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适合小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因而它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消化和掌握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五: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

《斜坡的启示》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3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能够设计实验探究斜面角度的大 小与拉力的关系,从而揭示“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的规律;知道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能发现身边利用斜面能省力的例子。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利用斜面可以 省力。

教材在应用斜面这一部分为学生展示了三幅图片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此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 你见过哪些应用斜面的事例?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马上会举出螺丝钉、斧子、凿子、菜刀、钻头、立交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应用斜面的工具,比较容易 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斜坡及斜坡的使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和学生 的认知体验,教学中,教师所要关注的并非是“斜坡”、“斜坡能省力”这些知识点的教学,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对斜面是否省力 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从学生的猜测到实验的结果,让事实说话,从最终的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中,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产生新问题:为什么一样 重的小车在斜面上测得的拉力是不一样的?进而转化为研究的新课题:斜面坡度大小是否对小车拉力有影响。这一节课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典型的“问题——假设—— 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假设,并且自己设计实验来检验假设的合理性,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的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