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教学反思

时间: 07-19 作者:郑成燕 栏目:反思
反思一:一双手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尽管朴实无华,但对于学生来说,要透过一双手,体会出林业工人张迎善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凡之中的伟大,并产生敬佩之情实属不易。
    
围绕这几个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手”的外形,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
     
(1)首先通过抓7个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句子,感受双手的坚硬粗糙,宽大以及伤痕累累。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⑴找出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评注。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可以用“这是一双        的手”的句式来交流。重视了学生的自学让他们在小组交流、讨论,进而理解手的特点,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把握了课文的中心。他们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扎室,在无意中体会了文章的中心。通过量我们手的大小,与和张迎善的手相同大小的图形直接接触对比,非常形象直观地体会到这是一双天下第一号大手。同时,鼓励孩子把自己对这双手的体会用个性化的朗读表达出来,通过个别生读、想读的读、男女生互读、师范读生想象后再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方式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
 
(2)通过学习8——19段,在学习中重点通过对“每天载一千多棵树、手往土里得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等数字的体会,让孩子自己动手算出张迎善的手与土壤接触的次数是多么的频繁,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由衷地赞叹这是一双比钢铁还坚硬的手;还抓住“26万,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给人深刻印象的数字,鼓励学生把这些抽象难懂的数字与我们熟悉的学校面积做对比,了解到张迎善造的这33垧林几乎相当于50个学校那么大;而他所改造的44。5垧迹地林和次生林,也就将近66个学校那么大。他所生产的1300立方米木材,放在我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50层!让学生非常深刻地感受到这双手所创造的奇迹,此时此刻,学生面对这样一双手,对它的认识已经比上课之初深刻了许多,以“你觉得这还是一双怎样的手?”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重塑对这双手的情感建构,透过这双手感受到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
   
〈三〉、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

通过课件放映录象将这种崇敬和赞叹推向高潮,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还看到了什么?此时透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是一车车的木材,是一弯弯的清泉,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四〉总结全文,读写结合

从课堂的反馈情况来看,这一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另外也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在这四个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紧扣文本进行教学,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始的整体感知和细读课文部分,注重听、读和说,后面的情感升华部分,注重读和写,这堂课听说读写贯穿始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