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2)

时间: 06-06 作者:楼杰挺 栏目:反思

2、注重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等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给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从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开始,到说题意,说过程,说思路,说算理直到置疑、释疑。

同时,多说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3、引导自主建构

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提出简单浅显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思考圈内。这样,学生即使再主动也只能是在教者预设思路的大框架内的不同表达而已,其实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自主自由表达。因此,在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鼓励学生的不同想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使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每次研讨月,我都会有很多感触,在上完《24时记时法》一课后,看到同学们的表现,回想这一节课准备的全过程,有成功也有不足。

一、从教学重点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教学的重点抓的还是挺准的。本课的重点使学生理解和发现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在这点上我抓住重点,来进行教学,由学生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兴趣,就有了行为内动力,学习便成了一种自觉的活动。为了敲好上课的第一棒,新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生活片段,并提出了相应的疑问,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新课中,设计了小学生一天中的10个生活片断,用多媒体一一展示,并让学生通过片断中钟面上所示时间用24时记时法表示,能在彩条上指出这一时刻的具体位置。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使得学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互换有了很好的掌握;在练习中,加强互换练习,使学生们对两种记时法的互换有了一次很好的巩固。

三、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24时记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对钟面的直观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加强直观教学: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是记时法;用彩条帮助学生进行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的转换。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四、从练习的设计上看,巧妙、开放。

一个练习,多变,步步为营,由浅入深,解决方法也多样,给学生创造的、发散的空间。而且从学生感兴趣的节目预告单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更是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在评价上,这点我做得也很好,能及时给与适当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激发了。

五、分层练习,让每个孩子不用程度地感受成功与喜悦。

为了促进知识的内化,必须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在练习的设计上应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力求典型,多样,深刻和有趣。在分层的练习中,设计了轻松的动画练习,以及后面具有开放性的“为自己合理制定星期六一天的作息时间”的练习,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既让学生对已有知识有了很好的巩固,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充分释放了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每个孩子都能不同程度地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