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学反思(3)

时间: 06-24 作者:杨武西 栏目:反思

我 们这次研讨的是散文类课文的一般教学范式,尤其着眼于环节、段落教学的范式,给老师们提供一种类似于公式的范式,掌握课堂教学的要素。通过这次活动,我也 体会到不少东西,我想:一堂课,只有自己真正去思考,有自己的东西,那么即使它很粗糙,或者效果不理想,那也没关系,课就是在这样不断探索和实验中逐步完 善的,关键是我们要知道怎么做,方向是什么。碰到困惑后多想想对策,在不断跨越一道道坎的过程中,我们接近了豁然的境界。在这过程中,不论发生什么,都是 特别真实,特别自然的。


反思四:水教学反思
 
《水》一课是篇记叙文。背景是从前一个缺水的偏僻村庄,家家户户建有水窖。作者回忆儿时洗澡的不易。下雨时,用雨水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说明当时水的珍贵。

在教学《水》一课之前到柳州听了几堂赛教课,我认真地做了记录,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基本按照她们的设计思路来上,并根据我班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我 采用紧紧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句话展开。首先了解“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为了一担水,要到“十公里之外”“排上一个小时的长 队”。所以“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其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悟“雨天洗澡”的痛快与欢乐。最后品悟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感受到缺 水的苦涩。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教法与写法的结合。

本 课的最后一段是全文最感人的一段,作者把那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美妙体验表现得淋漓尽致,细到每一个毛孔,每一根血管。品读本段,不由得为作者出色的细节描 写深深打动。作者抓住一个“滑”字把一勺水从脸到胸和背再到大腿和膝盖最后到脚板的美妙体验一一传达,这份美妙激发了身体里的每一个毛孔,每一根血管。这 种感觉是越来越强烈的,因为身体实在太需要水了。如果在朗读时能通过分层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这份对水的强烈渴望,教学目 的在朗读中得到了强化,可谓一举两得。此外,在朗读中教师应及时质疑:为什么“滑”这个动作会重复出现三次呢?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从而在课堂上,将 教法与写法巧妙融合,让学生明白:在写作时,我们一般是不重复用词的,但有时为了强调自己某种特别的情感时往往会进行重复用词。而文中的作者,则是在强调 这一勺水的珍贵所带给他的难以描述的舒畅感受。写法也在潜移默化得到强化。

除此之外本课还有一个突出的写作方法——反衬法,人们雨中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得“大呼小叫”,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舒服的“啊啊”大叫,这些“痛快”“快乐”更能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

课上下来,我对孩子们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想想我的课,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的。如:

1、教学过程没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p#副标题#e#
整个课堂始终是我拉着学生在走教案,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曾想过,让学生围绕“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来展开教学, 让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但又怕前面找一句,后面找一句,把课文拆得太凌乱,自己把握不住课堂,所以还是用了保守的方法。

2、对教材的解读还不够深入。

例 如在体会了缺水之苦后,对于“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这一句话只是一带 而过,没有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学生的理解只停留在了文字表面,造成了后面当我问到“打开水窖冲凉对于他们全家来说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学生都答不上来。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