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3)

时间: 06-20 作者:文纳川 栏目:反思

第二次试上,在第一课时上通过引毛主席的诗“山高路险沟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让学生感受彭德怀驰骋沙场、英勇善战、横刀立马的铮铮铁汉的形象,接着导入课题,以“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又会领略彭德怀的另一种风采”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第二课时着力探讨三次命令背后隐藏的深深的情感,通过一层一层螺旋式上升,彭德怀的形象就愈来愈丰满、立体,不仅是铮铮铁汉还具有侠骨柔肠,爱骡子更爱战士。

通过钻研教材,老师对教材的认识变得深刻,对教材的把握更为准确,在这样的基础上,课堂才会彰显魅力,学生才会走进文本,真正受到感动与震撼。

二、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

第一课时中初读课文后老师对生字词的读音、字形、意思要有所点拨,点拨的对象完全来源于学生,三次上课每次我提醒的都不一样,第一次“坐骑”读音不准;第二次“御”读音不准,还指导了写法;第三次学生容易读错的都没读错,但从自己班学生的作业情况中发现,“驮”和“御”错得较多,于是我就出示这两个字,并帮助学生记忆,我认为这样的指导是扎实有效的。

长征的艰苦通过课前的了解,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当老师让大家说说为什么过草地是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时,学生有了倾吐的欲望,在相互交流、老师动情的小结,再回归文本抓重点词句体会中,长征过草地的艰苦学生就有了感性的认识。在学习感受大黑骡子的形象时,老师补充了一段话,这段话中对大黑骡子的描写更为细腻感人,来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学生的认识和情感有了提升,感受到这是一匹任劳任怨,善解人意的骡子,是战士们的好伙伴、好战友。在感情朗读、品词酌局中,学生走近了彭德怀,与彭德怀产生了共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同学们感受了长征的艰苦,感受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很好地启动了情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作了铺垫。

三、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决定了教学设计的落实。

在这节课中最为遗憾的就是主要内容的归纳这一块,设计意图想通过学生说、议、评,来达到对主要内容最精彩的概括,试上时两个班的学生概括都很精当,可能这次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找同学发言缺少层次感,当学生归纳不到位,言语表达不准确时,老师又缺乏策略,显得有些束手无策,没有能很好地捕捉契机,巧妙引导,点拨到位。课后想,如果在学生说前,就提出明确的要求“认真倾听,看谁的概括最明确、最完整、最简洁”,可能学生倾听时指向性更为明确,评价时也有了把手,此外当学生在概括时出现问题时,老师也要适时引导,如可以提“起因、经过、结果怎样?”“什么时候?时间能丢吗?”这样对学生训练的指导将更为有效。这也引起了我的反思,课前的预设很重要,老师要站在学生的位置,充分地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得心应手,同时教学机智是在平时的课堂中练就出来,只有平时做有心人,不断锤炼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反思四: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同学们,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就是——”正当我伴着深沉的音乐边向学生娓 娓动听地讲述故事,边板书课题: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崔老师,您把课题写错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而您把 ‘他的’两字漏掉了!”教室一阵哗然,许多学生也都“是呀”、“对呀”地附和着。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