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反思(3)

时间: 06-14 作者:刘明珠 栏目:反思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由复习词语引出黄山“四绝”,在学生说出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后,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

学 习第二节,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味品味,要把喜欢的理由说 充分,要把这棵松何奇之有说清楚。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在交流收获的时候,我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 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并想象三大名松面对游客,分别会说些什么。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并展开想 象根据每棵松的特点,说出了不同的话语,其实也就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在这三 大名松中呢,又对迎客松做了重点的品读,对“饱经风霜”这个词做了重点的理解。在老师介绍完迎客松的生长环境后,让学生想象迎客松都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学 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对迎客松旺盛的生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在学生理解三大名松奇特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

在 第三节的教学中,我通过一句过渡:黄山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除了三大名松外,黑虎松、凤凰松、双龙探海松、蟠龙松……都各领风骚,让我们齐声赞叹这神奇的 黄山松吧!生齐读第三节。对于这一节,我不作过多的渲染,只让学生在齐读中感受:正是由于黄山松的装点,黄山才“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 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我随即激励学生放飞想象,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棵松仿照三大名 松的写法,用好象或如同的句式,说出它的奇特,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了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当然教学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例如饱经风霜的造句,在教学迎客松时由于预设不是很充分,教学节奏拖沓。


反思五: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一)再现原有认知,激活新的体验。

板书“誉”请学生说说怎么理解这个字,由字会意,由言悟情,用“誉”趋动学生趣探黄山松的神、奇、美,升腾起观松的欲望。再以名家名句“黄山景物知多少,至好应推不老松。”引发观赏奇松的欲望。

(二)研读重点词语,感受“三大名松”。

读句子感知,品词语感受。读课文和作者反复对话,由表及里地交流,迎客松的外奇外美,读到它的背后内奇内美。水道渠成与作者共鸣: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黄山三大名松的奇、美,在学生细读、记诵、赏析、赞美中,加深体验黄山神奇魅力,黄山松的外美内蕴。它的神韵、情感,作者的情怀是从优美的语言文字、恰当形象的比喻的体验而得以感悟的。至此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名松已深深地留在孩子们的心里了。

在学生感受了三大“奇”松之后激发记诵课文,积累词语用心体验,辅之以多媒体鲜活的课件,伴随轻快舒畅的音乐旋律,做导游进入情境。加深理解作者描写的黄山松奇、丽的句子和表达的方式,领悟祖国山河之奇丽,大自然风光之美妙。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