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4)

时间: 06-13 作者:傅洋 栏目:反思


反思三: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记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读题就知道“欢乐”是全文的主线。首先,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感受泼水节的快乐”,难点是体会“泼水意味着吉祥如意和幸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文本的空白,而不是机械地去接纳文本,教学时以读悟法为主,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等手段,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得美的体验。

一、潜心会文,切己品味。
   
教师的导要导在点子上。因此,在本课的导读中,我以媒体课件为辅助,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诵读,“潜心会本文”,引导他们“遵路”、“入境”、“悟神”,引导他们切己品味、读中悟情、读中传情,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会作者的生动感受。
  
媒体课件的辅助导读,尤其是那一段声画俱佳的泼水录象更将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看这段录象,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感受着欢乐。在他们“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

二、指点学法,逐渐放手。
  
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开展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因此在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利用大屏幕出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

(1)读  四人小组用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要求读准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欢乐的画面。

(2)找  在这一段中找一找泼水节还有哪些欢乐的活动,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3)想  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将画面内容说具体。

具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合作效率大大提高,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孩子们高举的小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三、句式训练,内化语言。

二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要把阅读的感受表达出来,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多次句式训练,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我设计了这样的句式:“我想把清水泼在_____身上,祝_____。”为帮助学生理解“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我设计了“因为清水代表着_____,所以_____。”通过这样一个个句式的训练,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内化文本语言。

四、积累传统节日,拓展延伸。

课文后练习4要求学生说说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学生对少数民族了解甚少,因此我呈现一些少数民族的画面,在孩子们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后探求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欲望。引导孩子们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角向课外延伸。如果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收集有关其他各民族传统节日,很好的结合课堂和课后之间的学习,就能取得1+1》2的效果,即“根植课内,延伸课外。”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依然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少需要商榷的地方:对课程目标的把握不足,造成目标的缺失。问题的繁琐细致,对文本整体的感悟就显得支离破碎,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今后的日子,我将以教学研究为平台,探究更优化的教学方法。或许,欢乐地教、欢乐地学,将欢乐进行到底,才是我教学应该追求的意境。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