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
时间: 06-12
作者:李东慧
栏目:反思
反思一: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
《复式统计表》是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学生有主动探究新知兴趣,所以我本课中设计了分男女生抢答的游戏,这样通过男生的失败,男同学为什么会比女同学慢呢?这样就顺利的衔接到需要一张新的统计表,内容应该包括4张统计表的内容。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对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一起经历把4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知道表头为什么要分为3栏,每一栏分别对应的是横式还是竖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填写统计表时,我先让学生认识这张统计表的整体结构,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表中的每格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并让学生自己详细的说说合计和总计是如何得来的,然后利用墨水破坏了表格数据,让学生还原数据,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统计表数据的认识。之后利用多媒体出示横式与竖式调换后的统计表,并由学生进行填写,这样对于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在巩固练习中是采用了书上的练一练,先由学生根据要求填写表格,之后拿一个学生的表格与大家比对,总体来说学生掌握的较好,准确率也较高。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奥运会?”应该说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首先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奥运会,给出这一届奥运会的奖牌数数据,然后让学生在原有的表格中进行修改,并发现增加了一栏后,合计的数据也要由此改变,还有表格的标题。我在展示的时候故意拿了一本有错误的表格来展示,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对于本课复式统计表的认识。
从学生的反馈看,教学效果还不错。但从学会学习和生本课堂的角度上来考虑,显然本课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机会较少,参与的面不够。还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如:课堂上学生回答北京奥运会是第27、25届奥运会的情况,没有很好的利用课堂生成来提高我们数学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即使不知道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也应该利用数学推理,不可能是第28届之前。还有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课没有展示不同的内容统计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应该让学生明白栏目的设置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统计表的具体形式也是可以变化的,如合计与总计是可以调换位置的,且总计也可以设置在表格的最下端;横栏与竖栏的内容也可进行调换等。
反思二: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
这是我上星期上的一节课,《复式统计表》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结束后,我就觉得上的特别的不理想。其中有好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会看表、会填表。所以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看表,着重就是表头里,它里面分了三栏,这个内容要重点讲一下。我却忽略了,没有把重点突出讲,使得重点不重,详略不当。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高潮部分,而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这样的。接着,填表又该如何填。讲结束后应该及时的巩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指着表中的某个数字,让学生说出它表示的意思;也可以擦去某个数字,让学生在来填,等等。
再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说,首先,整节课都没有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现在看来,小组合作的环节可以穿插在练习中。根据练习二十的第一题,我可以让学生当场调查小组成员家庭电话拥有的情况,然后根据统计的数据制作一张统计表。一整节课都是在看题——填表,看题——填表,学生就会觉得不耐烦了。加上小组合作的活动,既可以及时的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缓解了学生解题时的疲劳。
《复式统计表》是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学生有主动探究新知兴趣,所以我本课中设计了分男女生抢答的游戏,这样通过男生的失败,男同学为什么会比女同学慢呢?这样就顺利的衔接到需要一张新的统计表,内容应该包括4张统计表的内容。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对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一起经历把4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知道表头为什么要分为3栏,每一栏分别对应的是横式还是竖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填写统计表时,我先让学生认识这张统计表的整体结构,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表中的每格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并让学生自己详细的说说合计和总计是如何得来的,然后利用墨水破坏了表格数据,让学生还原数据,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统计表数据的认识。之后利用多媒体出示横式与竖式调换后的统计表,并由学生进行填写,这样对于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在巩固练习中是采用了书上的练一练,先由学生根据要求填写表格,之后拿一个学生的表格与大家比对,总体来说学生掌握的较好,准确率也较高。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奥运会?”应该说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首先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奥运会,给出这一届奥运会的奖牌数数据,然后让学生在原有的表格中进行修改,并发现增加了一栏后,合计的数据也要由此改变,还有表格的标题。我在展示的时候故意拿了一本有错误的表格来展示,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对于本课复式统计表的认识。
从学生的反馈看,教学效果还不错。但从学会学习和生本课堂的角度上来考虑,显然本课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机会较少,参与的面不够。还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如:课堂上学生回答北京奥运会是第27、25届奥运会的情况,没有很好的利用课堂生成来提高我们数学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即使不知道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也应该利用数学推理,不可能是第28届之前。还有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课没有展示不同的内容统计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应该让学生明白栏目的设置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统计表的具体形式也是可以变化的,如合计与总计是可以调换位置的,且总计也可以设置在表格的最下端;横栏与竖栏的内容也可进行调换等。
反思二: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
这是我上星期上的一节课,《复式统计表》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结束后,我就觉得上的特别的不理想。其中有好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会看表、会填表。所以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看表,着重就是表头里,它里面分了三栏,这个内容要重点讲一下。我却忽略了,没有把重点突出讲,使得重点不重,详略不当。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高潮部分,而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这样的。接着,填表又该如何填。讲结束后应该及时的巩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指着表中的某个数字,让学生说出它表示的意思;也可以擦去某个数字,让学生在来填,等等。
再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说,首先,整节课都没有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现在看来,小组合作的环节可以穿插在练习中。根据练习二十的第一题,我可以让学生当场调查小组成员家庭电话拥有的情况,然后根据统计的数据制作一张统计表。一整节课都是在看题——填表,看题——填表,学生就会觉得不耐烦了。加上小组合作的活动,既可以及时的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缓解了学生解题时的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