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工作总结(4)

时间: 05-27 作者:王晓康 栏目:总结

三、艰苦朴素、真诚待人,逐渐适应彝区生活环境

面对迥异于北方的语言、气候、环境、风俗习惯、人际关系……我努力地克服着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在日常饮食中,我逐步学会了“干”坨坨肉、喝泡水酒、吃荞麦饼,争取做到入乡尊俗、入乡随俗。在乡镇工作期间,我和同事一起深入农民田间地头,帮助他们打荞麦、挖土豆、割猪草,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为了深入了解彝族群众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我认真阅读了《凉山彝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艺术研究》、《毕摩文化》等专业书籍;在晚上专门抽时间到同事家中观看过毕摩做法活动;以参加彝历新年、火把节等民风民俗活动为契机,充分感受彝族群众的热情和豪放,逐步融入到当地的生活圈子中来。我尽可能地学习民族语言,了解民族风俗习惯,千方百计和同事、群众打成一片,尽快熟悉彝区环境,适应彝区生活。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作风正派,结交了许多优秀的各民族朋友。利用放假时间和学习机会,去了雷波、普格、冕宁、木里、盐源、昭觉、西昌等州内各县(市)以及广西南宁、云南昆明、甘肃兰州等地,对不同地方的人文风情、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2010年8月,记者以我在凉山彝区工作、生活为素材撰写的人物通讯《我是永久牌,不是飞鸽牌——记美姑县2009年省委组织部选调生陈虎》在《凉山日报》发表,更加激励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热情。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近三年来我做了不少工作,但细细查找,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和组织的要求以及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没有很好处理工学矛盾。经常忙于工作,以工代学的现象突出,即使学习了也不深入,不能够静下心来系统地学习,尤其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不能够很好地予以领悟和践行;在英语的学习上只停留在简单的抄抄写写,不能集中精力完成。同时,由于参加了在职研究生学习,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致使工作面接触不深入,工作上偶尔存在断层现象。

(二)接触基层一线时间少。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平时忙于文案工作多,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时间少;和领导干部接触时间多,和基层群众接触少;了解的表面现象多,获得的一手资料少。加之语言不通,即便是和彝族群众接触、获得一些信息,仍然不能够真实、全面、及时、系统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对于我而言,无论从基层公务员的角度,还是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讲,都是一种极大的痛苦甚至悲哀。

(三)无法脱除书生气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小的失误,偶尔的不仔细、不认真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不符合秘书工作的要求。也许是没有完全摆脱书生气的因素,也许是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缘故,很多时候难免孤单,往往一些很小的事情就会使自己变得寂寞和无助,加之性格的缘故,一些不好的情绪在心底慢慢滋生,导致工作热情受到影响。

(四)工作积极性有所松懈。工作中大多时候按照老套路出牌、根据旧习惯办事,创新性措施比较少。也许是年轻气盛、人生历练不够的缘故,很多时候对名利追求的多了一些,静下心来为群众服务的心思有所减退;对固有知识和思维的依赖多了一些,对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一个地方久了,随着人际圈子的不断扩大,平时也会忙于各种场合的应酬,偶尔存在一些吃吃喝喝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时间。

五、今后整改的方向和措施

来美姑工作已近三年时间,无论今后处于什么岗位、从事任何工作,我都会服从组织部门安排,一如既往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从以下方面努力进行整改: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