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3)

时间: 03-05 作者:齐凤娇 栏目:反思
    6、坚持数学是美丽的。
    从课件的设计到课堂的教学,我都力求让孩子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美丽的,不是枯燥的。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三: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安排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联想、观察、讨论、类推、验证中总结了正比例的意义,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无论是学生对正比例过程的描述,还是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系统比较与认识,都留下了学生成功的足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让学生体验数学,享受成功,找到学数学自信是老师努力探索的境界,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直观展示(课件),让学生理解“杯子是相同的”真正含义,从而探究变化规律。探究过程学生是比较积极的,但由于学生刚接触成正比例,因此对其意义表达不完整,为了化难为易,我采取的填充式,建立一个表达的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述。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效果是理想的,但在练习中,特别是一些意思不明显的题目,学生不假思索做出判断的比较多,如:“圆的面积和半径成不成正比例?”很多学生每通过分析,半径是可变量(不一定)。针对这种情况,打算安排一节练习课,练习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要求他们要把两个量的等量关系写出来,再作分析比值是否一定,我相信通过下节课的练习,学生对正比例掌握是比较理想的。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四:

    <<成正比例的量>>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第一课时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这节课我是这样进行的:课前先由学生主持”课前几分钟”,学生介绍了有关数学学习的方法问题.然后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新知探究前,我在黑板上出示了探究的三个问题:1、表中告诉了哪两个量?2、观察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3、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内学生讨论交流。几分钟后指生起来汇报。学生的回答虽然不很流畅、完整,但还是较好的说出了两种量,即所行路程和所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是一定的。因为二者比的比值都是80(即速度一定).接下来引出表格中的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进一步指出: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是一定时(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这个环节处理完后,简单小结前面所学内容。接着 “试一试”的内容基本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在练习本上写出几组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并比较大小。小组交流完后,学生观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加上点播引导,指出: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二者是成正比例的量。连个例题讲完后,学生继续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指生汇报。归纳出共同点:①②③。最后让学生试着用字母y、x、k表示上面这种数量关系。即:y/x=k(一定)。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