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提升方案(8)
时间: 03-27
作者:王明月
栏目:方案
把项目管理作为管理提升活动的主攻方向。一是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二是构建项目管控模型;三是抓好项目全过程控制。规范分包管理,完善施工网络计划,实施矩阵式管理,强化合同约束,加强细节控制,降低项目成本。做到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四个统一:统一管理职责、统一管理流程、统一品牌战略、统一资源配置。通过四个统一,实现集团项目管理和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并以此提升集团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培养一流的资源整合能力,实现持续性的资源整合和全球化的资源配置。
(三)以建立成本倒逼机制为切入点,深化全面预算管理
加强成本倒逼机制建设,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成本费用管理体系和成本费用考核机制。推行资金集约化管理,强化投资行为的集中管控;加强设备物资采购管理,切实降低融资成本,管理成本、项目成本、投资成本和设备物资购置维护成本;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实现与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与配合。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指导下,强化成本管理,使成本倒逼机制落实到每个项目,从工程项目中实现降本增效。
(四) 以加强风险管理为导向,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积极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抓紧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构筑集团公司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发布重大风险库和重大风险分布图;梳理管理业务流程,开展对重大风险与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对接工作,搭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流程体系框架;建立风险控制矩阵,完善风险监测识别与防范体系。通过制度规避风险、机制控制风险、责任降低风险,努力实现速度、效益与风险的平衡。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改进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确保管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五)以对标管理为载体,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把对标管理作为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载体,通过对标管理开展管理诊断、价值诊断,并建立对标管理体系、指标体系,明确关键指标领域和关键指标。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先进指标及国资委分批推出的管理典型对标,明确差距和提升方向,细化专项提升措施,推动管理提升活动深入开展、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效能。
(六)以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为重要内容,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要构建符合战略导向的劳动用工机制。依法规范劳动用工,在保持灵活用工机制的同时,优化用工结构,建立以劳动合同为基础、适应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劳动用工制度。二是要优化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建立高端人才共享平台,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加强岗位动态管理,逐步形成“上岗靠竞争、在岗有考核、离岗有培训、退出有保障”的岗位动态管理体制和机制。三是要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机制。推进全员绩效管理与考核,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坚持“两低于”和“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 原则核定收入分配,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中长期分配激励机制。
(七)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并通过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的创新。建设高绩效的“信息化311工程”,全面提升信息化对管理提升的基础性支持、支撑、服务和引领作用。加强信息化的规划、建设和深化应用,通过信息化固化、优化、活化,让制度、标准、规范等得到落实和应用,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以建立成本倒逼机制为切入点,深化全面预算管理
加强成本倒逼机制建设,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成本费用管理体系和成本费用考核机制。推行资金集约化管理,强化投资行为的集中管控;加强设备物资采购管理,切实降低融资成本,管理成本、项目成本、投资成本和设备物资购置维护成本;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实现与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与配合。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指导下,强化成本管理,使成本倒逼机制落实到每个项目,从工程项目中实现降本增效。
(四) 以加强风险管理为导向,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积极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抓紧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构筑集团公司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发布重大风险库和重大风险分布图;梳理管理业务流程,开展对重大风险与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对接工作,搭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流程体系框架;建立风险控制矩阵,完善风险监测识别与防范体系。通过制度规避风险、机制控制风险、责任降低风险,努力实现速度、效益与风险的平衡。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改进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确保管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五)以对标管理为载体,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把对标管理作为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载体,通过对标管理开展管理诊断、价值诊断,并建立对标管理体系、指标体系,明确关键指标领域和关键指标。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先进指标及国资委分批推出的管理典型对标,明确差距和提升方向,细化专项提升措施,推动管理提升活动深入开展、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效能。
(六)以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为重要内容,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要构建符合战略导向的劳动用工机制。依法规范劳动用工,在保持灵活用工机制的同时,优化用工结构,建立以劳动合同为基础、适应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劳动用工制度。二是要优化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建立高端人才共享平台,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加强岗位动态管理,逐步形成“上岗靠竞争、在岗有考核、离岗有培训、退出有保障”的岗位动态管理体制和机制。三是要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机制。推进全员绩效管理与考核,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坚持“两低于”和“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 原则核定收入分配,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中长期分配激励机制。
(七)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并通过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的创新。建设高绩效的“信息化311工程”,全面提升信息化对管理提升的基础性支持、支撑、服务和引领作用。加强信息化的规划、建设和深化应用,通过信息化固化、优化、活化,让制度、标准、规范等得到落实和应用,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