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勇气教学反思(3)
时间: 03-25
作者:谢诗铭
栏目:反思
一、对略读课文的认识
在初接触这篇课文后,我首先关注到了课题前面的雪花号——这意味着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因为苏教版的课文都是讲读课文,之前我从未听过、上过略读课 文。因此特地上网查了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从中我了解到这类课文教学的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 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 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我明确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绝对不能等同于我平时的课堂教学,上略读课文,教师应放得更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略读课文都有阅 读提示,其实就是教学生循序渐进阅读并理解课文的步骤和方法。我教学思路就是按照这阅读提示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
二、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本堂课的教学,总的来说令我很不满意,学生的反应平平,当然,教师是决定因素,教师未能有充分的预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从而造成了这样的境地。
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不足在于以下几点:
1.对学情估计不足
作为教师都知道我们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但遗憾的是,因规定课前不得接触学生,我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足。我以为所借的既是朱棣文小学的班级,学 生整体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必定比我们乡下学生高出许多。因而在我本人所执教班级的基础上,又人为地增加了难度。如当学生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后,还要求学生依 次概括成四个字——“绿野无花”、“草下藏花”、“无缘看花”、“原野冒花”、“花有勇气”。我的本意是:学生既然基础好,只要求找出文中现成的语句太过 简单了,而将文中语句“浓缩”成四字短语,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的回答也并非要和我所设想的几个短语一模一样,只要意思相差无多就可以了,当然 如果仅够得上边,我也能及时引导。但事实上,这一设计却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成了课堂上的“鸡肋”。因为当我提出要求后,学生响应的寥寥无几,原本学 生的发言就不够活跃,这样一来,更把他们难倒了,甚至在某些时候造成了“这里的课堂静悄悄”的尴尬局面。
2.未能及时作调整
其实当课前准备与学生谈勇气时,我就该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个重新估计了,因为在我看来这是很容易举例说明的,学生应该能够脱口而出,但事实上学生的反应并 不好。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考虑降低一些难度(如不要求用四字短语概括,只要求找出表明原因的相关语句来朗读体悟),以使学生在阅读结束后,即能顺利地完成 填空,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又可以节省更多课堂时间来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体会,而无需在“概括”上面纠缠过多的时间。学生的能力达不到, 学得累,教师教得累,给人的印象也未必深刻,反而将本该深入体会文本的时间也都占去了。
3.情的因素未凸显
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文章语言优美流畅。尤其是两段对花的描写更是精彩至极:“原来青草下边藏了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 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用劲,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迎着细密的、凉凉的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 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 足。”瞧,有色、有形、有动作、有想象,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虽然未能亲见那些花儿,但读了这些文字,花儿的形象早已跃入脑海。可是,由于教师的设 计与教学时间的关系,这些美的文字,这些体现花儿品质的语句,学生们都未能深情品味。散文的教学应以情动人,而因未真正深入文本,师未入情,生亦未入情,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在初接触这篇课文后,我首先关注到了课题前面的雪花号——这意味着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因为苏教版的课文都是讲读课文,之前我从未听过、上过略读课 文。因此特地上网查了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从中我了解到这类课文教学的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 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 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我明确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绝对不能等同于我平时的课堂教学,上略读课文,教师应放得更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略读课文都有阅 读提示,其实就是教学生循序渐进阅读并理解课文的步骤和方法。我教学思路就是按照这阅读提示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
二、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本堂课的教学,总的来说令我很不满意,学生的反应平平,当然,教师是决定因素,教师未能有充分的预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从而造成了这样的境地。
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不足在于以下几点:
1.对学情估计不足
作为教师都知道我们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但遗憾的是,因规定课前不得接触学生,我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足。我以为所借的既是朱棣文小学的班级,学 生整体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必定比我们乡下学生高出许多。因而在我本人所执教班级的基础上,又人为地增加了难度。如当学生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后,还要求学生依 次概括成四个字——“绿野无花”、“草下藏花”、“无缘看花”、“原野冒花”、“花有勇气”。我的本意是:学生既然基础好,只要求找出文中现成的语句太过 简单了,而将文中语句“浓缩”成四字短语,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的回答也并非要和我所设想的几个短语一模一样,只要意思相差无多就可以了,当然 如果仅够得上边,我也能及时引导。但事实上,这一设计却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成了课堂上的“鸡肋”。因为当我提出要求后,学生响应的寥寥无几,原本学 生的发言就不够活跃,这样一来,更把他们难倒了,甚至在某些时候造成了“这里的课堂静悄悄”的尴尬局面。
2.未能及时作调整
其实当课前准备与学生谈勇气时,我就该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个重新估计了,因为在我看来这是很容易举例说明的,学生应该能够脱口而出,但事实上学生的反应并 不好。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考虑降低一些难度(如不要求用四字短语概括,只要求找出表明原因的相关语句来朗读体悟),以使学生在阅读结束后,即能顺利地完成 填空,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又可以节省更多课堂时间来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体会,而无需在“概括”上面纠缠过多的时间。学生的能力达不到, 学得累,教师教得累,给人的印象也未必深刻,反而将本该深入体会文本的时间也都占去了。
3.情的因素未凸显
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文章语言优美流畅。尤其是两段对花的描写更是精彩至极:“原来青草下边藏了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 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用劲,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迎着细密的、凉凉的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 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 足。”瞧,有色、有形、有动作、有想象,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虽然未能亲见那些花儿,但读了这些文字,花儿的形象早已跃入脑海。可是,由于教师的设 计与教学时间的关系,这些美的文字,这些体现花儿品质的语句,学生们都未能深情品味。散文的教学应以情动人,而因未真正深入文本,师未入情,生亦未入情,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