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2)

时间: 02-26 作者:杨伟斌 栏目: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二: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半的时间用在学生实验探究上,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环节,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学会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选择所需要的器材的能力,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二是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能驾驭简单的实验器材,正确合理地操作实验的能力;
    三是分析与论证环节,培养学生能从经历过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正确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四是评估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有改进实验方案的意识。
    看似简单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概念的理解始终是抽象的,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何乐而不为了,对重力势能理解为物体本身储存的能量,不管物体是否下落都具有能量,也就是说物体能够做功,就具有能量,而并不是说要正在做功才有能量。
    这节课利用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样做有两个利处:一是利用最简单的器材,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全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操作方法。二是用少量简单器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不是一种多余,而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三:

    整体性是学生认知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源于知识生命呈现的整体性。具体到一堂课的知识内容,也应当体现整体性。
    在这节课中,我多次引用警察的故事进行过渡。教学结构清晰化,是线性思维指导下的教师授课形式,有利于讲解和传授。也有利于学生串起来记忆知识点。这样,好象无形中有一条线贯穿到底,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体现了课堂内容的整体性,也符合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认知规律。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四:

    一、教学前的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分析能力。若在教学前反思清楚,则在进行动能和势能的教学设计时,我就不会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学习上;而会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学习目标不会设置在多少个知识点上,而会落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不是滔滔不绝地讲解动能和势能的重要性;而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己去感受能量的重要性。这堂课的重点是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关键是让学生分组探索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教师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体悟能量的重要性,体会到这种教学前的反思,形成的教学具有个性化,也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学生,因此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新课程要求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民主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作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让教案跟着学生走:探究动能大小决定因素时,引发学生的争论,学生提出动能大小可能跟物体的质量、速度、力等有关。根据小球推木块,将木块推的远近来判断木块能够做功的多少,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排除质量因素,所以选同一木块,从不同位置(高度)处滑下,位置越高的小球滑到同一小平面时获得速度越大,将木块推得越远。研究动能与质量关系,让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位置处滑下,看到质量大的木块将木块推得远。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