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单位申报材料(17)

时间: 02-11 作者:赵磊 栏目:事迹材料

四、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均衡教育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县教育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要求,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一是每年年初订定教师考评细则时,从学生综合能力和谐发展着手,在教育导向上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让整体配套和协调发展,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一个班级的教师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年级的教师就是一个团体,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团结协作集体的教学氛围。二是坚持抓好教情、学情分析跟踪。课堂小结进行质量分析,剖析教情学情,落实优中差,实施分层优化,因才施教,求得分析中的提高。年级分析会上,班与班进行比较,与兄弟校进行比较。学科分析会上,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进行比较。及时信息反馈,扶弱补差,齐头并进。三是抓紧抓实常规教学的“备、讲、批、辅、查”,从教师平时习惯入手,促进教师良好教学习惯养成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使他们严谨治教,学高为师,行为世范。四是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主副科并进,突破“重成绩提高,轻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旧有课程模式。对副课教师的工作量,课时,器材场地配备做到有关标准要求。现在我校班班有多媒体教学设施,与教育网互联,学生不仅能学到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知识,而且能通过教育网查找、下载学习中所需的有关信息。音体美特长生活动坚持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示范引领,促成城乡教育一体化,整体提升全县初中教育办学水平

迁入新校区,学校立足于全县人民给二中提供的新的发展平台,积极发挥学校在全县初中基础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1、每年派出优秀骨干教师到乡下中学支教,完成一学年480学时的支教任务。让他们在支教中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乡下学生,把自己的先进方法和先进经验传递给乡下同仁,同时使自己在乡下得到锻炼,学习乡下教师艰苦执教的奉献精神,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工作思想水平的提高和育人观念的更新。2、鉴于学校已具备了教学设施设备,校园环境美化绿化一流的条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主办各级各类专题报告研讨会,以加大学校开放办学力度,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开放办学,不仅让二中师生学到了社会知识,了解了政策,引进了外面的先进管理和教学经验,更让社会认识了二中,了解了二中,真正让二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进入新校园,可以说学生享受到的是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办学条件,接受的是全县最好的师资教育。学校投资实施远程教育建设工程,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学生足不出教室就可以享受到全国名校、名师的课堂教学。

进入新校园,给农村孩子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创设了多元化的学习空间,既提高了寄宿生的学习和生存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团结、竞争意识。

进入新校园,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使广大群众逐步改变了“出家门进校门”的传统观念,科学调整布局,实行集中办学,寄宿制管理,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在教学管理上让一大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享受到了城镇学校的管理水平,让他们与城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促进了义务教育快速、全面、均衡发展,使教育公平的实现成为可能,合民情、顺民意。

我们深切地感悟到,农村教育只有科学调整布局,坚持集中办学,才能彻底消除危房,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只有均衡化发展,才是教育的大发展,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让人民满意。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