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单位申报材料(16)
时间: 02-11
作者:赵磊
栏目:事迹材料
二、实施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新跨越
和顺县第二中学校原坐落在县城东南的泰山圣母庙旧址,在全县初中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办学效益一直被社会各界所认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全县教育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这样就出现了原二中旧校园的基础设施越来越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需求的实际状况,一是占地空间狭小,二是原教学用房年久失修,部分已属d级危房。面对这种现状,县委、政府着眼全县基础教育未来发展,举全民之力择址新建“xx二中”,大力实施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教育资源,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整体提升初中教育的办学规格,实现全县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新二中工程于2oo6年5月动工,2008年9月竣工,并于当月实现了学校的整体搬迁。该工程总投资7000余万元。校园建设分两期进行,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的全部建设,建有一、二号教学楼、办公实验楼、多功能报告厅、学生公寓、餐厅及弧形连廊、钟塔,一期工程总投资4945万元。二期工程将建有400米环形道标准塑胶运动风雨操场、体育看台等,用地28500平方米,需投资960万元。现在新建校已按“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配置了图书、仪器、文体器材、课桌凳、办公用具等现代化教学配套设施,投资1350.5万元。新校规模由原先的24个初中教学班扩大为42个初中教学班,可安置在校生2300余人,近期住宿生1000人左右。新建的学生公寓和后勤服务中心,大量安置了原在城内赁房读书学生的食宿,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的孩子可以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
三、着眼重点,解决热点,让政策保障教育均衡发展
人民生活富裕了,对孩子受教育的要求也提高了,孩子在学校能不能受到一样的看待,一样的教育就成了他们对当前学校办学满意不满意的标准。
(一)实行均衡教育发展的关键,是给家长和学生以公平教育的环境
我们认真执行省、市、县规范办学要求,坚决贯彻上级招生精神,招生编班、教师搭配实行全程性“阳光作业”,着实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二是学生座位调配实行前后和左右每周一轮换制度,不搞特殊座位。三是家长会让家长发言,为学校发展和班级建设建言献策,共同参与教育教学管理。通过以上做法,在校内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公平竞争。
(二)三项承诺,建立新型师生平等关系
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而育人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建设一支思想道德合格、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才是质量致胜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根据《晋中市规范教师办学行为十不准》,结合工作实际,让全校教师达成了“三条规定”和“一个制度”协议。三条规定,即:1、校园内严禁打麻将、打扑克和下象棋等变相赌博活动;2、不得向学生收费或指定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图书资料;3、不得向学生开展以赢利为目的补课。凡违反上述规定的教师,一经查实、取证,情况属实,本人聘书就地解除。一个制度,即:所有教职工进入校园后,无论骑自行车还是骑摩托,都要下车,推车步行到指定车棚存放。由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职工首先做到了。教师在学生眼里的新形象树立起来了,公平、公正、和谐的育人氛围形成了。
(三)经费保障,让钱真正花在学生身上
我们严格执行寄宿生伙食补贴政策,实行全程“阳光作业”, 让国家的伙食补助真正花在贫困学生身上。为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学校将杨县长的《告学生家长书》人手一份发到学生手中,将国家住宿生补助标准公示,让每一位住宿生都有权享受到国家的温暖,让政策保护寄宿生。从2005年至2008年春,学校积极响应党的好政策,依章办事,将列年学生免教科书费如期、如数发放到学生手中。共免教科书费:234720.8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