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4)

时间: 02-10 作者:肖湘水 栏目:反思
    课后,很多学生在日记里写到了听这堂课的感受。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今天学了《土地的誓言》,我一直很激动。开始的时候,看老师放的那些日本军队在东北烧杀的场面,我气愤极了,听着“九一八,九一八”的歌声,我几乎要流下眼泪……我大声地朗读着‘土地,我的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每一个字都如炽热的火在燃烧,我感觉到了热血在沸腾……”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并没有我原来预想中的感觉乏味,感觉难懂。反而是充满了热情,或许他们并不完全理解文本中的很多生涩的语句,但是他们依旧能从中读出作者炽热的情感。
    由此我更进一步想到,面对教材,我们教师一定要有主体意识,该舍的舍该取的取,不能盲目崇拜;对待教学参考、备课资料等工具书,绝不能照搬照抄,即使对课后练习也不一定要处处落实。尤其是对一些比较“难”的文章,如果它的语言并没有极其重要的学习价值,我们要大胆舍弃,许多语句并不需要去分析去鉴赏,否则只会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只要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文本善于取舍教学内容,善于选择合适的切入口,找准文本和学生对话的共鸣点,就能扬长避短,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生动起来,语文才会精彩起来。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五:

    《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的作品,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丧的故乡的昔日的美丽,丰饶以及自己在故乡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强烈思乡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的牺牲精神。
    在导课的时候,我对学生说:“你们知道吗,本课的作者是我们昌图人,他是我们昌图的骄傲啊!”同学们立刻惊讶的讨论起来。我借机介绍了作者和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
    由于本文近乎一篇散文诗,教学时我决定对课文进行诗意处理,首先,大屏幕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唤起学生对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意识,让最形象的画面 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运用多媒体手段介绍九*一八事变后的人民生活情况,其丰富的图版文字资料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留下了深刻的 感性认识,事半功倍的实现了爱国教育的情感目标。学生的感情被调动起来后,教学就容易了。
    在感知环节,我让学生听朗读录音,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体验自由朗读,整节课贯穿着一个“读”字,而且对读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了课文,积累了知识,训练了思维。
    牢牢抓住重点环节以点带面,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突出前半部分的探究思考,使教学思路清晰可感,在结构上略加点拨,不在此环节喋喋不休。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情 感的共鸣,妨碍学生想象的机会。再读的过程心中品系课文关键意向,这是中心环节,我引导学生想象体味这些意象,力求把他们还原成真切的感受和活生生的形 象,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再造一个美丽富饶的大地,因为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理解这一点不难。
    本课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本课生字词很多,学生掌握不是很好,需要课后进一步强化。
    想象和品位没有落实在写作训练上,又空泛之感。
    今后改进加强。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