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实施方案(12)
时间: 01-07
作者:陈伟津
栏目:方案
实际意义
1、体现学校“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的办学思想。促使老师的“教”适应各个层面学生的“学”,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最近发展区。针对性更强了,重基础、重提高、重能力。
3、符合课堂教学原则——最好的学习环境。
4、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体现在备课、研究、交流、沟通、协调、责任心和关爱学生等方面。
5、分层教学的准备工作充分、到位,学生、家长情绪平稳,老师们的主要精力得到了保证。
学生分层
高一年级:全面开展培优和补缺工作,同时培养发现学生兴趣特长 以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拓展型学习为有效载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打好基础。
高二年级:以普通班、英语特长班、美术特长班为大框架,对入学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开学进行初步分班分层。其后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及特点,以选修兴趣、艺体类兴趣等建立分层初步档案。
1、 继续进行培优与补缺,适当进行层次交错,对部分学生层次进行调整。
2、在高二下学期实行“1.5+1.5”模式,即根据学生的选择,在不影响公共课的前提下,对加一科目进行基本定位。每周利用适当课时,对加一科目进行分层辅导。
高三年级:
1:按加一选修分四层:理化班 -历史政治班-生物地理班-美术班 。
2:实行“大专班制度”。对于部分基础较差学生作出针对性较强的培养策略。
3:根据部分大专高职院校的依法提前自主招生制度、年级部实行针对性的动员,关注文理差异,安排分层辅导。
4:根据各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任课教师合议后继续进行分层,从教学策略出发,分出好、中、差三种类型(以高二期末成绩及摸底考试成绩)界限可较模糊。此信息只为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单向掌控。
5:在期中考试或者区调研后,从个体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标地确定偏科类考生,进行科目分层指导。
6:在高一、二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拓展型学习等教育基础上,按文理类、美术类、影视类、体育类等进行分类统筹。
三、 教学教育工作计划与目标
教学工作
1、教学计划
以备课组为单位,根据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习惯和潜力,讨论制定各学科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
a.学科教学责任制,责任到人。
b.明确各层次相对应的目标,总体按照“十八字”模式。
目标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内容分层----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低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中层次的学生采用“重概念、慢变化、多练习、注激励”的教学原则,而对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大容量、高密度、促能力”的教学方法。
过程分层----根据分层对象细化过程,关注各自状态,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了发展。
练习分层——将平时练习与月考结合起来,根据对应目标进行学习和操练。采用“三层”模式,“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