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那边教学反思(3)

时间: 01-25 作者:晏玮 栏目:反思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七班同学张海星提出“作者不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这个问题。这原本是我意料之外的问题,林鹏飞同学说“妈妈告诉他说,山的那边是海。所以他接受了这个概念”。我心里有点着急,照他们俩这么讨论下去,会得出一个结果:“诗人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随意接受别人给他的理想。”那么,这样一来,诗人的理想是不是值得奋斗,就要深思一下了。我真犹豫该如何切断他们的讨论,张尊昊同学(班上的“问题小孩”)说:“因为作者从小生活在乡下……”我还没等他说完,心里一激灵,就来了,说:“我总结一下张尊昊同学的发言,他的意思是说,作者是个从小生活在群山中的人,他特别想看外面的世界,海就是外面的世界的代表。对于生活在山里的人来说,海是他最天然的相望。”所以,海是不是真的海呢?
    海,其实代表了外面的世界,代表了梦想、理想、未来、或者成功。而山,就是走向成功的路途上的困难、磨难、挫折、失败。
    这样,我才终于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思路,孩子们也对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想,这是孩子们在自主创生,这是孩子们的课堂。如今,我也看到了七班的孩子真是有主见的,有想法的孩子。虽然他们有点闹,但做起事情来,却很有自己的想法。
     

在山那边教学反思五: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告诉人们:要想达到理想境界,是要经历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诗歌的教学需要反复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训练的方法可采用多种方式。学生自读,齐读、竞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哲理,品味意蕴。
    让学生学会质疑,学生反复阅读之后,提出疑惑,师生共同解决,旨在培养学生的善疑习惯。让学生明白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结合课后练习二师生共同解决。
    语言赏析环节让学生品读的过程中,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形象性,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
    在学习《在山的那边》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从而领会诗歌的深刻内涵之后,要求他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战胜遇到的各种困难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令我欣慰,但也引起了我的深思:语文教师如何从知识和情感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
    课后的小结让学生就本文的感悟理解用一句话概括,加深学生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总之,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收获、感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