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10)

时间: 01-23 作者:王皓崧 栏目:方案

五、推行手段信息化,打造城乡便民高效平台

信息技术是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的加速器。我们针对县域实际,运用宜昌市区信息化建设的成果,着力打造覆盖全县城乡的高效服务管理平台。

(一)建立信息支撑体系。我们将已建成的县、乡(镇)两级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专网,向行政村和社区延伸,整合部门业务专网,纳入电子政务专网统一管理,实现专网全覆盖,为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网络支撑。同时,我们依托市级电子政务数据平台和软件,结合秭归情况,整合现有部门专网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社区综合信息收集、人口分类信息管理、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打造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支撑体系。
#p#副标题#e#
(二)突出城乡信息共享。树立城乡一体的信息基本建设理念,目前已经部署实施的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和人口基础信息系统,以及下一步准备建设的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基本的出发点都是城乡统筹全面覆盖。我们对宜昌市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进行改造,将全县所有的乡镇、37个部门和茅坪镇的18个村首批纳入联动化解工作体系,随着电子政务专网扩展到所有的村、社区。秭归山大人稀,交通不便,通过城乡网络覆盖,乡镇、村、社区的问题矛盾直达各部门,提高了化解效率。同时,我们建立城乡同步的信息采集机制。在城区,我们为每名网格员配发了集通讯定位、信息采集、文件传输、数据录入、资料查询等于一体3g无线采集终端—社区e通,网格员通过社区e通将网格内采集的信息直接上传至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在农村,社区理事长按照信息系统要求填写信息变动表格,通过村委会的电脑终端录入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城乡同步的信息采集机制确保了城区和农村信息采集的及时、准确。

(三)强化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系统的价值在于应用,建设信息系统的过程就是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的过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在建设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过程中,各乡镇、县直部门都实行工作流程再造,打破了原有多层次逐级上报的做法,实现了村(社区)、乡镇、部门的三级联动化解矛盾。建设人口基础信息系统,解决了部门信息“条块分割、信息孤岛”问题,通过数据交换平台,部门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目前,我们正在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对城区网格的各类信息进行空间化处理,在1:500的电子地图上直观展示各类基础信息及分布情况,方便信息查询、统计和空间定位。对农村社区的各类信息进行表格化处理,达到信息查询和统计使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整合面向群众的社会服务管理内容和流程,建立基层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通过与部门业务系统的对决,解决服务到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以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窗口为载体,拓展便民服务领域,开展了手机充值服务、开通了农保资金转账支付系统和身份证补办支持系统,建立了就业和农技服务平台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在全国率先为每位城乡居民建立了健康信息档案,为山区群众在办医、办保、办证等方面提供了足不出村的便捷条件,减少了往返奔波的舟车劳顿。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秭归的社会管理迅速抢占了高位,逐步实现了从静态管控到动态管控,从单一管理到综合服务的转变。

六、工作措施

(一)健全工作流程。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以网格信息库、基础台账、民情日志等形式,建立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的“五有”工作机制。实现事在网中办,对一般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理,登记备案;协调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受理,带回社区商处,处理结果报镇网络化管理办公室,由社区居委会反馈给服务管理对象;突发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立即上报,镇党委紧急处理,网格责任人现场跟踪;审批性工作:网格责任人掌握信息,社区受理中心受理界定,镇委审核,同时实行镇、社区二级公示。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