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政治学习心得体会(6)

时间: 12-15 作者:刘俊圣 栏目:心得体会

最近一段时间,我校全体教师利用假期了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和李小鲁巡视员在2010年第22期《人民教育》上发表的《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通过学习,我深受鼓舞,感触颇深。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本人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两个《纲要》中提及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第一,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首要位置。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三次人大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那么一流的教育如何才能实现呢?我认为教师是实现一流教育的真正执行者,其地位值得突出。要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科学、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鼓励教师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育家。

第二,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第三,建设先进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

教育的普及化、终身教育的全民化、教育服务的多元化、教育合作的国际化,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基本教育方式,是构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第四,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

创新首先需要主观上愿意创新,想要创新。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没有创新是不行的。我们每天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人。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的工作没有重复性,天天都是挑战,天天都得创新。套用一句时髦的句子,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教育?从一个普通教师个体的角度出发,我的回答只能是:我拿创新来拯救你,我的教育。在创新的主观意愿上,不仅仅是我想要创新,而是我十分迫切地想要创新,创新才是我的救命稻草。不创新,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就会被淘汰。 当然,创新是一件很难的事,创新需要基础,就是学术和研究的基础。创新不是你想创就能创出来的。所以平时的学习积累是第一步。网络,报刊,书籍都可以广泛研究。 有了迫切想要创新的观念,有了研究和学习的基础,有了对原有事物的观察和反思,这样你一定会有创新的思路了。在教育工作中,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当然不是我们一个普通教师所能解决的,但我们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也就是可持续的终身学习的动力。我们教师不可能教一个学生一辈子,他总有脱离学校进入社会的一天,学校里学的远远不够他一生所用,唯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这是现在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强弱,我们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多少,很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发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