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心得体会(3)
在入走访中,我深深感觉到这里的民风纯朴,热情、善良、朴实,对党和政府怀有感恩之心,对工作组寄予希望。不少群众主动找工作组交流思想、反映情况。通过走访,我看到了、听到了许多平常在城市中看不到、听不到的所见所闻,我深切感受到农村全面走向幸福之路的曲折与艰辛,也让我更深切感受到只有这样亲身体验才能培养出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才能真正认识到为群众谋幸福的使命系于身,责任重于山。只有耐心细致地帮助群众理解惠民政策,才能增强群众致富信心和动力。
二、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为民谋利,才能得到真正的拥护。我们带去的不仅仅是感情,更多的是想为村民做点什么。我们深知仅仅靠自己所能给的帮助是有限的,对如何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面临的问题,如何助他们尽早脱贫,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也做了力所能及的。通过收集到的民情民意,不论什么问题,也不论大小,只要能立即现场解决的一定尽力当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我们积极和上级组织联系,多方找资源,力争做到让群众满意。我们为他们谋划的,为他们做的,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村民们源于内心的热情和亲如一家的氛围,感受到了他们对工作组的欢迎和拥护。
三、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拥有感恩心态和献身工作的热忱。
不入农村,不入农家,就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幸福,这是我这次参加“三民”活动的一个切身感受。亲眼看到那家徒四壁、四面透风,衣着褴褛的贫困生活,对比这里的农民,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恪尽职守,不去时刻关心人民疾苦、听取人民呼声,不去切实为人民群众办事、干实事,不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呢?还能有什么抱怨?的确,只有回到群众、融入群众中去,才能真正体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真正含义,才能真正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民”活动的展开让我们和群众走得更近,群众也觉得我们更亲,它有利于广大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百姓的诉求,解决群众的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树立党员干部亲民为民的良好形象,有力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走访的近三个月里,印象最深的有四次流泪的时候。一次是在退休职工沈统斌家,听他讲述老两口如何含辛茹苦拉扯四个孩子长大的故事,为了省钱,自家修建住房时,没有请人帮忙,从备料到盖房,全是夫妻俩自己干活。为供孩子们上大学,他们一家人一冬天只烧不到一吨煤,为了节约开支,他们就常到附近工地上拣废弃的煤渣,里面加上土,团成煤球,将就着烧一冬天。讲到大女儿考上了一个好学校,因家里没钱,就另选了一个不太理想但有助学金的学校上了四年大学时,他情不自禁地流泪了,那是一个父亲在内心深处对爱女的愧疚,对自己没能帮我女儿实现梦想的无助.我也禁不住流泪了,基于对一个勤奋好学的女孩没能即时实现理想的惋惜,对一个父亲内心的理解。普天之下的父母,为了孩子所承受的煎熬和辛劳之苦,是儿女们一生都难以报答的恩情。听完他的讲述,工作队员和沈统斌一家人的心贴切得更紧了。
在老伴刚刚出车祸去世的杨承财家,见到工作组人员来访,老人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他拉着我们看他老伴的照片,讲述老伴出车祸去世的过程,带我们看两人每年都一起种的菜园,老人失去老伴才一个多月,还没有从痛苦中走出来,儿女们因为工作忙,不能时时陪他,而他每天就在大院子里独自回忆几十年两人相濡以沫的生活,为他们的相守、为他们的感情、也因为孤独,老人泪流不止。我们也忍不住流泪了,想着如何安慰这位孤独无助的老人,以后该多来看看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