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国培总结(3)

时间: 08-06 作者:林美 栏目:总结

    一、了解世界及国家的教育形势和政策

    12月20日听取了冯晓霞教授的报告,从冯教授介绍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前前后后事情,我们深深感受到国家对学前教育的空前重视,以及国家领导、国务院、教育部层层落实,已经有效推出“国十条”,把学前教育列为未来十年国家八大发展事业之一。这一切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了,对我们学前教育者来说,是激动人心也是振奋人心事情。我们详细了解了当前国家学前教育的政策和精神,这与之前自己零星听到、看到的情况还是有差别的,国家这次明确把学前教育定位为重要的“公益事业”,是国家的责任和未来,目标和方向直指“教育的公平”,要大力办好有基本质量保证的“普惠性”幼儿园,确保所有孩子、特别是处境不利的儿童能享受学前教育的公共资源,这与世界学前教育的主张相一致,世界学前组织已将学前教育统一到“筑建国家财富”的高度。听了冯老师的报告后,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国家办学前教育的思路和方向,反思与我们今后工作息息相关的地方,因为我们需要做好自己的定位,需要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应该关注什么?我们自身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大家都说“幼教的春天来临了!”我觉得情况其实是不容乐观的,幼教要真正进入春天,还需走一段很长的路,因为我们的观念需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需要改变,我们学前教育当中的许多人事物都需要拨乱反正,拨开迷雾见彩虹,万物复苏还期待阳光雨露。

    二、重塑幼儿园课程和学习观念

    这次学习本来带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学习国家新制定的《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很遗憾,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个东西,因为《指南》还没有出台。虽然李季媚教授介绍了《指南》制定的一些相关信息,但我们脑子里还是没有太多概念,不过李老师的课让我们收获还是很大的,我们了解了制订《指南》的背景、思路及实质的第一手资料。希望在今后的推动中能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和周围的人,把握好《指南》的精神。《指南》是落实“国十条”的保教质量评估监管的抓手,通过科学严谨的制定过程和效度检验,为教育一线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标准,但绝不是孩子的考核标准,也不是孩子发展的硬性标准,《指南》的使用关键在于观念要正确,切不可歪曲和误用。通过《指南》会指引我们认真细致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到底该学什么,有效促进幼儿的适宜发展。

    虞永平教授给了我们完整的课程观,让课程回归经验,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因为现在太多的幼儿园返回到重知识学习,以集体课为主,孩子的学习远离经验,“小学化”教育倾向严重,试想如果抛开幼儿园花花绿绿的环境和教具,教师和和孩子之间的教与学跟小学有多大区别?大多数幼儿园都存在共性的问题,就是环境与花哨的教具都是为展示和观摩活动准备的,在日常中,老师哪有功夫保持这种常态呢?所以现在不光要提倡少上集体课,其实只有取消集体课,才能让老师们有时间去想如何激发孩子的经验,取消集体课,教师们才能想办法在经验学习中达成学习目标,从根本上保证让孩子进行经验建构式学习。虞老师列举了中外教育中,成功的教育都是经验课程,因此课程经验化是世界的潮流,也是我国学前课程的方向。它与《纲要》处处吻合,与实践活动高度一致。

    一直以来,我们教育的观念都能站在比较高的层面,观念与实践的反差很大,我想并不是幼儿园不努力,相反大家都很努力,主要的原因一是由于人文的进步层度滞后于课程所需要的文化,人们的思维方式还有待改变,否则课程是很难有根深蒂固的变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儿童观上,那就是我们到底怎样看儿童?如果我们体验不到儿童鲜为人知的一面,我们就不能相信原来孩子可以换一种方式学习。黄进老师的课程理论学习《儿童主体性及其促进》,让我感受到平时对儿童观讲的多,听的也多,但像这次这么完整地看儿童观的演进过程还是第一次,使自己的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纵观中外儿童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相信,人类儿童观的确立每段时期都与当下社会、时代、地域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不能总是用古人或前人的儿童观来看我们现在的儿童,而是要敢于超越、敢于悖论,敢于提出新的儿童观,以突破我们现在教育的瓶颈!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