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听课反思(3)

时间: 08-06 作者:杜若磐 栏目:反思

 

篇四:《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一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9课。本文主要写了钱学森身在美国,心系祖国,最后通过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学习本文,既要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又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p#副标题#e#

       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通过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怀,是本篇的重要写作特色;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找出钱学森说的两段话,一起品读感悟。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字词来体会钱学森赤诚的爱国精神。

      “以人为本”坚持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课外资料,利用多媒体适时补充,适当进行课外拓展,架起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钱学森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听说读写训练。注重让学生从学习课文中习得写作的方法。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出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设计过多,特别是第一部分的复习导入用了将近15分钟,导致没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引导学生读文不够。在教学中虽然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即人物的语言来进行教学,但对全篇课文的朗读不够。

       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讲的过多,学生读与练的很少。

       4、缺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语文教学应该是语言的教学,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没能很好地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5、对学生写的训练不够。由于教学内容过多,原计划在课堂上展开片段练写没能进行。

       6、没能进行很好的情景创设。其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以创设情景,如能做到这一点则可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让学生的精神与情感得到洗礼。学生就能真切地理解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祖国、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课后我深刻地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再今后的 教学中我会虚心地、努力地向其他优秀的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 更上一层楼!


篇五: 《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是一篇记叙人物事迹的文章,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课文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语言,体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的重要写作特色。同时,文中还有多处侧面描写,烘托了人物的特点。文章写作思路较为清晰,作者采取倒叙的写作顺序,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如何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避免得意而忘言,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课堂上和谐统一?根据课文特点,我从领悟人文内涵入手,直接以人物语言为切入点,以朗读训练为抓手,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同时穿插写作方法感悟这一主线,“语言描绘表达人物特点”、“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特点”、“倒叙”等,研究文本的语文形式,学习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相机进行言语训练,设计了“精读语言,读出拳拳报国之心”、“ 感受对比,读出浓浓爱国之情”、“ 表达阅读感受,深化文本理解”等几个板块。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