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2)

时间: 08-06 作者:阳玲玲 栏目:反思

   在学生情感培养上,我过于关注课堂上所谓的“正轨”,却常常忽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所以很多问题都是一扫而过,然后都是由老师来总结,没有让学生发挥主动意识,没有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导致了不少学生形成了懒惰心态,没有课堂的紧张意识,依赖老师,而不积极去思考。所以学生朗读不到位,并且课堂也不够活跃,学生没有很好的融入到故事当中。同时在教学时,对过程的评价太少,特别是小组的合作学习,而且评价的方式也太单一,如果在学生谈议的时候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生的互评,小组之间的互评的话,效果会更好,我想这样不仅评价方式多样化,而且促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

   在对学生的回答上,老师也没有很在意其中的“韵味”,比如学生出现了说大黑骡子是畜生,我没有纠正应该是“牲口”会更贴切;也比如说彭德怀和战士们殊死拼搏,作为老师的我也没有强调“殊死拼搏”是用在敌人身上。这些情况都会误导学生,造成不好的延续。这都是源于教师自身没有养成高度的专业意识,以及没有纠正学生小错误的习惯,导致在课堂上学生说错了,老师都没有发现。因此学会养成关注学生的细节,不管是生活细节还是学习细节,这都是学生的成长过程所体现的,我必须要学习,因为细节决定成败。这节课还有一个较大的遗憾是,我依然没有较好的引导后进生融入到这个课堂,主要是没有引导好后进生定位自己,所以也让学生渐渐对课堂失去了兴趣。

   通过这一次开放周的“洗礼”、在讲授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一课后,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也因为老师们的指导,也看到了自己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我知道自己仍然需要不断地充实,学习更多的东西,需求总在改变,自己若是满足于现状,“进步”又该从何而来。这一次开放周的学习,将是我迈下成长之路的奠基石。

 


篇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在学校组织的教学大过关活动中,我教学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在教学第二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自学要求;为了解决饥饿的问题,彭德怀竟然杀了跟随自己多年的大黑骡子,你认为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究竟怎样呢?(要求:读读、划划、想想、议议。)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组织交流、汇报
        4、小结;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情厚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这份爱意传达出来吗?
        5、讨论;既然彭德怀那么的爱他的大黑骡子,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他的大黑骡子呢?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从下面的语句中我们读懂了彭德怀更爱的是他的战士们,万般无奈,只能杀了大黑骡子。
        a“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b“你们能走,我也能走。……”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对战士们的爱。
         
      教学完毕后,总觉得有点不尽人意。反思了一下,有以下几点思考。其一,自己精心设计的一个个环节已经深深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上都未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设计的两个大问题“为了解决饥饿的问题,彭德怀杀了大黑骡子,你认为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怎样呢?”、“既然彭德怀那么的爱他的大黑骡子,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大黑骡子呢?”贯穿整节课。而新课标中已经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着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少了自己的发现。其实他们每一点微小的发现都是可贵的,星星之火却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进取欲望。也许正是有了今天课堂上的这些小发现,才会有以后生活中的大发明。其二,朗读指导未能尊重学生让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例如教师指导朗读时,先后提出“要读出对大黑骡子的爱。”我们教师已经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应该由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自主对课文感情的体悟过程,使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受到束缚。我觉得今后课堂上应启迪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感悟到应该怎样读,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其三,课堂上我也试图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但流于形式,未能很好的进行指导,学生最后的汇报仍然是自己的理解,不能代表小组的意见。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