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教学反思(3)

时间: 08-05 作者:张淑敏 栏目:反思

  总之,整节课,我教得轻轻松松,学生学得快快乐乐——何乐不为呢?

 

篇四:《木笛》教学反思


   《木笛》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浸透着一位木笛演奏家在个人前程与国耻纪念日碰撞时绝然的选择。课文篇幅比较长,容易零碎,所以我注意从整体上把握,重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引导学生有效融合资料,结合人物外貌描写,从而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在这次上课中,我更加重视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我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为背景,以“进入终试→拒绝吹奏→被破格录取”为线索,全文以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为一个大问题,把这一问题作为第一大教学目标,通过两次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突破难点(课后第2题),引领学生回顾南京大屠杀的情景,产生对侵略者的憎恨,激起强烈的民族自尊、自强感。在教学中我以这样四步进行。

   一、回顾内容,梳理问题,引入文本探究

   我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入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木笛》,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可以在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叙述,在学生叙述课文主要内容时我随时板书:“进入终试→放弃终试→破格录取”借助板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面对朱丹“放弃终试”“破格录取”你有什么疑问吗?根据学生质疑梳理成一个大问题: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让我们带着这种疑问走进课文。这样自然过渡到第2部分的学习。

   二、关注对话,引入资料,了解放弃原因

   为使学生透彻理解课后第2题中的三个难句,在学生展示汇报时我重点引导这三句。例如:

   重点段: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歉疚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课后第2题的第一句话,是本课时的难点)学生能抓住一丝悲戚、沉默片刻、鞠躬、歉疚地说这些词语,以及抓住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牵线地谈出自己的体会,我顺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做到既有小组合作展示,又把学生汇报时理解不到的进行引导。当看到卡片时,朱丹的眼里为什么会闪过一丝悲戚?(说明朱丹内心的悲痛:a他的沉痛心情使他无法演奏b预感到拒绝可能使他失去机会,甚至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c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有人出这样的考试题,这是民族的悲哀。)面对这三点,学生只能谈出朱丹心情沉痛,不能演奏,我再次引导。这样做到了学生自读自悟和老师的有效引导相结合。重点段:这轻轻的一句话,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一时间,所有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课后第2题的第二句话。) 对于这句话学生理解很到位,能够谈出会场为什么爆裂?考官窃窃私语什么?为使学生更明确地理解朱丹为什么拒绝吹凑,我以追问的形式问学生朱丹没有忘记什么?作为学习下一环节的自然过渡。

   记得在讲《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以展示一些南京大屠杀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但那些血腥的图片让学生产生恐惧,效果不是很好,听课的老师也认为太恐怖的图片不要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所以这次教学我在思考:怎样借助资料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又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呢?于是我以12月13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日子为问题,以黑屏白字进行展示资料,重点部分描红的方法让学生阅读,并且进行追问学生: 读着这串数字,你们心中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然回答:沉痛、悲伤的。于是我再次出示上一段话,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这段话。经过这样的理解、展示,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激发,朗读很到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