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反思(4)

时间: 08-11 作者:李亚宁 栏目:反思


篇五:《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确定了三个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力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培养能力,升华情感。在课堂设计上,我力求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占领课堂,学生在讲讲议议,试试说说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升华了情感。授完本节课后,反思课堂达到的成效,使我感触颇多: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导入这节课时,我首先引领学生们朗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因为学生们在以前就学过,所以非常熟悉。略加解释后,提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会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启发思维。这样,一首七律诗把师生共同带进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程,重温那段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诗歌的引用使这节课的教学气氛变的活跃,学生们积极主动,师生之间互动和谐,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
    二、充分展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当讲授红军长征路线及过程时,我播放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如讲到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展示泸定桥及十三根铁链,讲到红军过雪山和草地时,展示白雪皑皑的雪山和荒无人烟的草地的图片,使学生耳闻目睹红军在长征中的艰难险阻,为学生创造了较直观、生动的情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思想受到感染,从而很好的完成了本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由史及今,延伸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所以,我在长征讲完后,设计了两个问题,“你认为长征精神具体包括哪些精神?”学生讨论回答后,又问:“长征精神已过时的观点你认同吗? 为什么?”可以提示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内化课堂学习内容,使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从而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突破课堂难点。
    诚然,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整堂课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上欠妥:新课导入时教师讲得不够生动、自然;学生参与程度不够活跃;课堂组织讨论的有效性还有待加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应点到领导人路线的错误上;新课讲授时与前面知识联系的不够密切,从而历史的延续性体现的不够突出,力争在以后的工作中弥补。

为你推荐
201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