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反思

时间: 08-11 作者:李亚宁 栏目:反思

篇一:《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反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有三部分内容,即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由于新课标删除了部分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难度加大。本课中,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情况,教材一点都没有交代,所以在课上必须要提供一些资料来充实本课。本课的重点是遵义会议和长征的经过,难点是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和长征胜利的意义。要讲清红军长征的路线图,要理解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的原因,还要讲清楚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所有这些,都需要好的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在导入这节课时,我向学生提了个问题,“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毛泽东的一首诗《长征》,你能背诵出来吗?”接着引领学生们朗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因为学生们在以前就学过,所以非常熟悉。然后教师说,今天我们就来重走长征路,数一数当年红军走过的千山万水。
    二、提供资料,激发兴趣
    由于书本上的内容较少,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记忆,我精心准备了一些资料,如历史图片、地图、影片等。图片有“赤水河”、“金沙江”“遵义会议旧址”、“大渡河”“泸定桥” 、“过雪山”、“过草地”等,地图有动态“长征路线图”等,这些资料的加入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起来,为了说明问题,我设计让地图动起来,如“长征路线图”,我边讲边点出箭头,到重要地方时播放与之相关的图片。这样至少有两个好处: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可以通过图片拉近学生与红军的距离,便于红军的形象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另外我还让学生搜集了一些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如《金色的鱼钩》等。
    本节课的“亮点”,我觉得是长征精神的引入,使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当我问到“你认为长征精神具体包含有哪些精神?”时,学生的回答有很多,都能从长征经历的千难万险中去体会,当问到“‘长征精神已过时’的观点你认同吗?为什么?”时,全班同学一致持否定意见,有的同学说:“如果没有当时红军的长征精神,又何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的同学说:“长征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还有同学说:“在我们现实生活和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应发扬长征精神,要勤俭节约,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家长、老师的期望,才能在将来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通过这个设计,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到了实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最后,我送同学们一句话:“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学学革命老前辈”师生同感之情升华。
    诚然,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整堂课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上欠妥:新课导入时教师讲得不够生动;学生参与程度不够活跃;课堂组织讨论的有效性还有待加强;新课讲授时与前面知识联系的不够密切,从而历史的延续性体现的不够突出,力争在以后的工作中弥补。

为你推荐
201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