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反思(3)

时间: 08-11 作者:彭鸿薇 栏目:反思


篇五:《风筝》教学反思

    这学期,带着原来的二年(2)班上来三年(2)班,我和学生都倍感高兴。但是,教学中,我却常常遇到难题:习惯了低年段教学的我和学生,怎样顺利地过渡到中年段的学习呢?在教学第二课时的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的困惑就是怎样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文本。
    今天,上了《风筝》的第二课时,有幸得到周老师的指导,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诸多不足。根据周老师的指导,结合我的个人体会。现反思如下:
    做得较好的地方:
    一、思路较清晰。围绕“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这一教学重点展开,目标明确。
    二、重视语言训练,如:我(  )做一只(  )样的风筝,希望它(      )。
    三、重视学生做笔记能力的培养。对于什么内容使用什么符号或什么颜色的笔都有明确的要求,与学生有约定的做笔记的符号。
    不足之处:
    一、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课堂不够开放,没有站在学生角度来备课。当发现学生的问题时,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调整自己的授课思路。
    二、学生的朗读能力亟待加强。默读过多且朗读形式过于单一。在周老师指导之前,我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导致学生的朗读水平较差。朗读速度过慢、拖拉、没有节奏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到非常的惭愧。这首先要从我做起,我必须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朗读,并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知识点没有在课堂上落实好。教师引出了知识点,但是帮知识点留到课后解决,这样,会导致无效教学。如:在学习“我(  )做一只(  )样的风筝,希望它(      )”这一语言训练时,学生的反应不积极,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便将这一练习留到了课后。这是要不得的。
    四、指令不够清晰。在学生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之后交流时,我的要求并不明确,因为我交代得不清晰,导致学生在讨论时没有了目标,不清晰讨论的内容。这也导致耗费了很多时间来理解描写心情的词语,而且效果并不如人意。
    五、每一课时都应把握好时间,完成好每一课时的目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因为紧张以及课堂调控能力问题,导致“找风筝”这一环节没有时间学习。这就要拖延到第三课时,这就浪费了时间,并且也就比较难体会小伙伴心情的起伏变化。
    六、拓展部分不够深入。在体会放风筝的心情时,拓展了《村居》这首诗。如果可以再深入一些,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进行联想的话,效果会更好。
    七、学生的课堂常规亟需加强。如:回答的站姿、声音,读书的姿势等需要加倍努力。这也为我敲响了警钟,我必须时刻谨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八、题材意识不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教学时,应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去体会和感悟。本课虽然花在读书上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读书的效果不好,形式单一。
    上课之前,我一直期待着今天的到来,因为我以为上了这节课心里就可以放下一块大石头。现在,课上完了,但是我并没有感到轻松。我感到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一大堆的缺点需要改正。这些缺点是需要靠努力和坚持去改正的,我也愿意用行动地改变。如果不是周老师的指导,有些问题我还没意识到,真心感谢周老师给了我这么宝贵的意见。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用行动去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为你推荐
201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