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小企业项目小结(3)

时间: 07-09 作者:王琛 栏目:总结


2013年中小企业项目小结三:

  xxx年,我市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主线,继续深入推进优化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体系”建设、培育产业集群等重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xxx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876.6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工业增加值667.2亿元,同比增长26.7%;入库税金101.2亿元,同比增长30.5%;利税总额204.8亿元,同比增长32.0%。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91.9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659.1亿元,同比增长29.2%。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9%,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7% 。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半壁江山”的格局已经形成。
  xxx年,我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取得新进展
  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快实施“三年千家”规模企业培育计划步伐,中小企业经济规模继续扩大,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成效显著。一是优先安排列入“三年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计划的企业参加“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等培训活动,努力提高中小企业职工素质。市和区(市)县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受训人员近500人,并为6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创业诊断、管理咨询、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创业指导服务。二是建立了 “三年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企业信用档案,并积极推动信用产品使用,为中小企业融资和交易提供针对性服务。三是政策性担保机构、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对列入培育计划的中小企业,采取“小项目、小额度、多笔数”的办法,为列入培育的企业量身定做担保贷款方案,确保了优先给予担保、优先安排贷款扶持措施的全面落实。四是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各大专院校共建技术开发中心,推进产学研结合,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五是市和各区(市)县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建立完善了上规模企业运行动态信息库,为全市列入培育计划的500多户小企业建立了信息档案,对中小企业运行动态的监测分析及协调工作进一步加强。xxx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3148户,新增517户,超年计划217户,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980.48亿元,增长26.3%,创历史新高。
  二、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根据《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2020年)》精神,按照“分层发展、圈层递推”的思路,结合全市三个圈层的特点,编制并积极组织实施了《成都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年内向国家发改委申报xxx—2010年小企业创业基地项目22个;组织申报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3个、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43家;组织区(市)县参加了四川省农产品加工、化工等产业集群配套协作项目对接会,推介配套协作、招商引资项目共98个;组织申报xxx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类项目5个,获扶持资金514万元;组织申报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32个,获扶持资金357万元,获批项目数和金额均列全省之首;组织12家龙头企业申报四川省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资金,获扶持资金231万元;推荐成都川路塑胶集团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获得四川省中小企业局、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授予“xxx年四川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称号;收集汇总并向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库报送农产品加工业建设项目86个、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13家,均列为重点扶持对象。组织实施市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9个、技改项目95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项目46个),投资总额达108.1亿元,预计营业收入可达234.9亿元,上缴税金14.2亿元,利润23亿元。
  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继续推进
  以培育和打造年销售收入总额过30亿、50亿、100亿的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知名品牌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为抓手,积极建立和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产业的集聚发展。新都、彭州、崇州的“家具产业”,郫县的“川菜产业”、“印刷包装业”,新津的“精细化工产业”,双流、新津的“光伏产业”,蒲江、邛崃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龙泉、双流的“机械汽摩配件产业”、“医药产业”等区域特色产业由“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化,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武侯区的“女鞋之都”,美誉度继续提升,规模继续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已达到10%,西部鞋业龙头和全国重要的制鞋基地的地位日益明显,与温州、广州、泉州一同被业界誉为“三州一都”。同时,与崇州、金堂密切合作, “一都两园”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四、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工作,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三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入推进“三大体系”建设的工作意见,工作思路更加明确。二是向银行和担保机构推荐了244家信用评级为a级以上的企业,进一步促进了政、银、企、中介机构的密切合作。三是继续推进重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工作,汇集整理2003年以来获得政策性担保贷款企业的信用信息534户,建立规模企业信用档案2296户。四是对企业信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信用网站进行了升级改版,其建档、维护和查询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五是中小企业信用产品推广使用取得新进展,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成都市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将企业信用等级达标列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申报的必要条件。
  五、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龙头的多形式、多层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巩固和发展。一是全市担保机构发展步伐加快。截至11月底,温江、大邑、都江堰、郫县、双流、金堂以及高新区已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或设立了担保委托资金,全市担保机构已发展到93家(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7家,民营担保机构86家,年内新注册成立10家)注册资本金已达25.49亿元。二是财政扶持力度加大。市财政设立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2000万元,全市22家担保机构获得中央及地方各级中小企业担保扶持资金共1205.33万元的支持。三是政策性担保机构的龙头作用越来越明显。为推动“三个集中”,成都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市商业银行与双流等9个区(市)县签订了《工业集中发展区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合作协议》, 9个区(市)县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获得担保贷款共16亿元;为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成都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分别与高新区和成华区合作设立了“软件企业担保风险资金”和“现代服务业互助担保资金”,落实担保贷款9000万元; 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性担保重点向涉农企业倾斜,金堂、邛崃等远郊县市的涉农企业共获得担保贷款8990万元。成都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还创新工作方式,在双流、新津、高新区等区(市)县设立了办事处,为中小企业服务提供“零距离”服务,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民营担保机构合力创业担保公司、澳滨投资担保公司也由于成绩显著受到省、市表彰奖励。xxx年全市中小企业累计获得担保贷款达95.8亿元,比上年增加33.8亿元,比较有效地缓解了制约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六、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为了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共性需求,积极探索创新,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是积极推动市和区(市)县联动,加快服务资源整合步伐,建立纵横连接、功能较全的全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各区(市)县共申报服务平台建设项目28个,经初审上报省中小企业局8个。二是继续推进中英合作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体系建设项目试点,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咨询计划”。建立了小企业咨询补贴政策及对咨询服务行业的监督评估机制;按照英国专家提出的培训建议和培训提纲,选定10家管理咨询机构、50多名管理咨询顾问,进行了咨询技巧、诊断工具使用及案例研讨方面的培训;对申请管理咨询的37户小企业提供了管理诊断服务,对20户小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改进、生产现场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税务策划、企业绩效改善等多项咨询服务。此项试点,为国家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及确定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方式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新鲜经验,受到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
  七、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继续深入贯彻《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措施,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民间投资速度加快。xxx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461.5亿元,同比增长39.2%;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1.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截至年底,全市私营企业已达12万户,新增1.97万户;全市个体工商户已达50.36万户,新增5.46万户。二是民营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继续推进,“领头羊”作用日趋明显。在4月份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上,我市的蓝光实业集团、新希望集团、通威集团、科伦集团等4家民营企业被评为四川省十佳民营企业,新希望集团、蓝光实业集团等企业分别进入了四川省民营企业销售收入20强和纳税20强行列,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全省民营经济综合测评我市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三是积极探索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子取得新成果。我局与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及西南财大联合开展专题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题为《关于当前成都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调研报告,提出了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我局会同省工商联、成都日报社在《成都日报》上举办了为期近1个月的“创富精英高峰论坛”,并评选出了“2006成都十大创富精英”,获得了广集民智、激励创业、促进发展的良好效应。四是制定了《成都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0年行动方案》。紧紧围绕推动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确定了未来10年我市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保障措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xxx年底,全市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19.5万人,新增18.1万人;全市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已达96.7万人,新增13.0 万人。民营经济为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有效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安全生产及燃煤源头整治取得新进展
  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政府有关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年度工作的安排部署,圆满地完成了全市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生产、关闭小煤矿、型煤(蜂窝煤)企业整治等工作,成效明显。一是认真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方针政策,积极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面完成了关闭全市3万吨以下小煤矿共48对的目标任务。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目标,大力开展“百日安全活动”和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切实落实煤炭生产企业领导人下井带班作业制度,继续搞好打基础抓防范为目的的瓦斯治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煤炭安全生产,全年事故件数、死亡人数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安全指标之内。三是国有煤炭企业以转换经营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实现了减亏工作目标。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对城区大气环境整治工作的安排部署,制定并实施了《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蜂窝煤生产厂(点)燃煤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五城区及高新区蜂窝煤生产厂(点)由年初的88户调整减少到29户,有效地减少了城区大气环境污染源,为我市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复检达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九、依法行政和企业减负工作继续深入推进
  继续深入推进“五·五”普法教育、依法行政和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机关公务员行政行为的规范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全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合法经营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局被评为依法治市工作先进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以学习《公务员法》和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为法律法规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了机关依法行政,全面完成了市政府安排部署的行政法规、政府规章清理工作,会同市安监局等部门完成了依法关闭小煤矿以及整治五城区、高新区三环路以内型煤加工企业的任务。 以“法律进企业”活动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业务骨干法制培训达1450人(次),企业合法经营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依法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严格控制对企业的检查和农产品加工业专项治理为重点,以开展“三查”(查基层、查薄弱环节、查突出问题)、“三抓”(抓典型、抓查处、抓暴光)活动为抓手,继续深入地开展了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促进了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大环境进一步优化。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扶持激励措施仍有所不足;二是融资难、贷款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三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四是规模以上企业仍然偏少,培育产业集群和名牌产品的速度还不够快,按试验区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将在以后工作中加以认真研究解决。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