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反思(2)

时间: 07-12 作者:林泽华 栏目:反思


篇三:《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是紧接《钴坶谭西小丘记》之后写的。柳宗元在游小丘后数日又和他的朋友吴武陵、龚古以及他的弟弟宗玄等游西山,在小丘西边百二十步的地方发现了小石潭,他就写了这篇游记。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在这篇山水游记里作者主要是记小石潭,他写潭水、写岩石、写树木、写游鱼,宛如一幅优美风景画,通过刻画优美的景色,着力渲染了凄冷幽深的环境,借景来表达自己在贬官生涯中孤寂凄凉的心境。我认为像这样富有诗意的散文,而且又写得极为精美,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因此我决定在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在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同时,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
    今天我上的是《小石潭记》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之前,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对他们提出了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并自主试读三遍;(2)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句作圈划;(3)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柳宗元和《永州八记》。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读的方式,学生自己读通读顺课文,通过串读来订正音韵节奏,并进行了个别词语的解释以助读。在个别处如“下见(现)小潭”“参差(cēn cī)披拂”,教师一点即好。之后是自己译读,通过课下注释和参考书翻译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学生思考交流之后是课堂检测,第一节课结束。
    可是在第二天上课时,我却发现学生的朗读还不过关,对课文一些字词句的理解不到位,在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时,发现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疏忽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根本环节。他们毕竟只是八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多,再加上我所教两个班的学生有一半以上都是周边农村孩子,不仅语文底子单薄,而且缺少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以他们的文言文语感很差。在课堂上没有很深入的指导学生朗读,有些句子长的也只是稍微点了一下,读的还不够。
    第二,基础知识落实的还不到位,这对课文的朗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言文的阅读要建立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只有弄懂了课文意思,读起来才会连贯、流畅。否则的话,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对问题的设计不够理想。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石潭之美,美在        。”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昭示了我这个问题的方向性错误。在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只是能读通课文,未能很好的理解课文,而这个问题不应出在初读课文之时,而应在理解课文之后,我相信如果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这个问题对学生不是很难。
    以后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注重朗读和字词的教学,不能忽视这类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另外,文言文尽管不如现代文那么明白晓畅,但学生仍然应该作为学习的主体,给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机会。


篇四:《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言文,此次教学这篇课文,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两条,即让学生积累文中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的含义;通过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景物的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之前,针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对他们提出了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并自主试读三遍;(2),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句作圈划;(3),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柳宗元和《永州八记》.
    教学步骤分五步:一,由柳诗《江雪》导入,用时三分钟;二,走进课文,包括正音识字,朗读课文,疏通课文等,强调实词的解释和加强学生个别朗读,整个环节#p#副标题#e#用时二十二分钟;三,研读课文,主要引导学生品位写景句,体会作者的乐与忧,用时十分钟;四,教师小结,用时两分钟;五,学生朗读课文,布置作业,用时三分钟.
    教学后,我觉得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这一环节时,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如:
    师:(出示课件思考题)那么,柳宗元来游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联想柳宗元的相关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江雪》,《黔之驴》等)
    生(甲):以前背过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就写"自余为僯人,居是州,恒惴栗",他一直因被贬而失落抑郁,应该是"凄"多吧.
    生(乙):他在《江雪》中写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就是他孤独,失意的写照.
    师:是啊,柳宗元与刘禹锡一起参与变革,也一起被贬.还记得刘禹锡写的《酬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怎么写的
    生(齐背)"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师; 对,刘禹锡被贬到凄凉的巴山楚地,一去就是23年,柳宗元的命运也差不多,被贬来到了永州,正值三十多岁施展才华之时,一呆就是10 年,后又被贬柳州.在永州时,他不被重视,只有游遍永州山山水水,写成《永州八记》.如果说,李白是苦闷时"借酒消愁愁更愁",那么柳宗元则是——
    生:(齐答)"借景消愁愁更愁"
    师:他是想寄情山水,优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
    淡淡的喜,浓浓的愁,缓缓的流淌出的是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曲子.
    老师再播放一首乐曲相配,让我们以这样的情调一起读一读全文,感受作者的失意与哀伤吧.
    (生齐读全文)
    [老师板书:《小石潭记》也是一首抒发作者_______的心曲.(忧伤抑郁情感)]
    师:读得真好,一代失意的文人其心态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音乐帮助我们解读了文学作品的情感基调了.
    其实呀,中国文人太多这种遭遇了:怀才不遇,抱负难施,惟有借文学抒写出来,柳宗元是一位,我们从文学作品中还了解其它人吗
    ……教学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学生预习不够到位.如:
    师: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了课文,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一些词语的正确读音.
    生:(同学纷纷举手,师请一位学习中等的学生)朗读.
    ——此环节该同学就出现了读错字现象.读错的词语有:坻,佁,俶,差.而且读得结结巴巴.其实前三个字,书上注释都有,不应该出错.而"差"字,第一段中出现了"参差披拂"他读得正确,而后文的"犬牙差互"却读错,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这说明课前预习要落实到位,教师要有预见性,要在备课时预设一些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环环相扣,不出意外.最好先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人人都对字,词,句,篇有所了解.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的词语注音,读准字音,这样在朗读时就不会出错,,并且要读熟课文,让学生将查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如写作背景,学过的诗,文,相关的人物等,在全班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正确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对作业的检查发现,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难点是对实词的理解,以致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因此,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依然要加强对文言词语的积累,课文的朗读和对课文的理解.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