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工作计划(2)
学校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 具体操作
1、树立一个观念:即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活动要突出实践性、开放性、生活性、探究性、参与性的原则。
2、成立教研组。
3、开展“小专题”的研究活动。
五、 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各班级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活动。
2、任课教师培训、学习,确保课程开足、开好。
3、团委开展系列活动。
四月份:
1、组织一次集体备课
2、迎接市综合实践活动中心小组我校进行活、
3、团委牵头继续开展学雷锋、植树等系列活动。
五月份:
1、组织一次集体备课;
2、开展一次研讨活动。
六月份:
1、组织一次集体备课;
2、各班、各小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完成表格。
3、推荐班级进行交流、展示。
七月份:
1、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或论文。
2、做好学期总结工作。
3、编纂成果集。
篇三: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研究性学习: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