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专列教学反思(4)

时间: 12-29 作者:袁韬 栏目: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的重要手段。课堂应该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

如学习瑞士居民救燕子的相关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长出相应语段,出示带点的词。(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然后引导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通过多次的朗读了解普通的居民不畏严寒、以极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了拯救燕子的行动。学生在读中议、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自读自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4、创设情境,指导说话、写话。。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才能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先说后写)。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贝蒂说自己想说的话。使学生感情蓄势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当学到课文最后“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燕子唧唧喳喳叫着……”引导学生想象燕子仿佛在说些什么?,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谁说点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通过老师充满激情的导语,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感情共鸣,丰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前苏联优秀教师阿英那什维里曾说:“学生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想象说话也是如此,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步入其境,真情萌发时,学生的火种就会点燃起来。

所以,只有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才能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5、比较遗憾的是本课的教学中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憾:

(1)、教学的整体设计有些环节感觉比较浮躁,教学流程显得不够流畅;

(2)有的地方教师爱犯急躁,没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急于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以学生,教师说得多,这样学生就说得少,说得不够好了。

(3)课堂评价不到位,语言不丰富、形式单一。

(4)、学生朗读的时间充足,特别是教师在范读方面做得不够。


篇五: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燕子专列》是三下年级的一篇课文,文本中带着浓浓的人文关怀,传递着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由于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才能促使他们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 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在教《燕子专列》时确定了如下的达成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会流利、有感情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 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过程方法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学会探究,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学会想象,在老师的鼓励声中,自己学会表 达。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增强爱护鸟类的意识。从课堂的实施来看,这几个目标还是基本 能达到的。

首先在课堂上聚焦“困难”。孩子们在第一次朗读时,只能很表面地知道燕子遇到了麻烦,在能够读正确的基础上,先从孩子的起点出 发,让他们从主观上找找自己觉得最让燕子感到困难的是什么?在学生说的同时,以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加深“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这几个重点 词语的意思。例如:“气温骤降”这个词语以2幅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气温降得快,降得突然。“长途跋涉”这个词语的理解是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 在“飞过了……飞过了……还飞过了……”这样的句式练习中体会到燕子飞行路途的遥远以及燕子的辛苦劳累。理解了这几个重点词语,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燕子遇到的困难,燕子的可怜,激发学生对燕子的同情心,学生边理解边读,朗读水平有层次地获得了提高。
为你推荐
20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