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早年生活教学反思(2)

时间: 12-23 作者:熊子旗 栏目:反思
    我们也不难想象出丘吉尔当时如坐针毡的窘态,但结果是他跨进了哈罗公学。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它原因而相继退学了。”我们又不难想象成绩处于倒数第一的丘吉尔的尴尬。
    对于能奇迹般地进入哈罗公学,丘吉尔并没有用“幸运”二字来形容之,而是赞誉了时任校长威尔登博士——“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崇敬他”。这“能力”和“学识”只是把“1”改为“(1)”的过程,对此我则用“严谨”二字概括,因为西方人是极其崇尚严谨作风的——事无大小,俱严无遗。
    上课之前,给学生观看了丘吉尔的相关视频,学生大略知道了丘吉尔在二战中卓绝的政治军事才能和相关的家庭背景,有学生为此对丘吉尔进哈罗公学产生了“官二代”的置疑,用中国官场之现象来推测英国同样存在之,可乎?悲乎?可悲乎?#p#副标题#e#
    我引用了两则材料对持此观点的同学反驳之,其一是作者在该文结尾坦言——“他自己(丘吉尔父亲)也只是最近才升到下议院议长和财政大臣的职位……”言外之意是自己进入哈罗公学与父亲没有任何关系;其二是从《青年文摘》中读到的一篇文章,打开网络让学生自己阅读之:
    “苏格兰北部边远地区一个教育相对不发达的郡,有一位女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达到了全a,符合牛津大学的录取标准。这是近百年来当地第一个达到牛津录取线的毕业生,当地政府对此极为重视。但牛津大学录取学生必须经过面试,教授在面试后认为该学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造潜质,拒绝了她的入学申请。当地议会将此事反映给英国中央议会,议员们就找到教育大臣,请他出面说情,希望给予破格录取。在被牛津大学婉言拒绝之后,教育大臣又找到副首相前去求情,还是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副首相只得请布莱尔首相出面疏通。虽然首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牛津大学仍然表示不能接收,理由就是一个:在招生问题上,任何人无权更改学院教授的面试结论,这是牛津大学几百年来的传统。布莱尔当然觉得很没有面子,在此后的一个私人场合,当提到牛津大学的时候,他不自觉地说了一句牢骚话:牛津大学真是太古板了,要与时俱进,必须进行改革。牛津大学的师生得知后,极为愤慨,学校立即取消了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并对政府行政干预学校事务的这一严重事件提出抗议。”
    首相布莱尔都不能左右学校的招生,更何况丘吉尔的父亲呢?
    学生见情后又提出疑义——英国的教育制度好,有像威尔登博士这样能慧眼识英雄的老师。我又借用了韩寒的例证反驳之。我既读过他当年获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杯中窥人》,也读过他的长篇处女作《三重门》,时为高中生的他能写出如此作文与作品,倍加赞誉和尊敬。但后知他因七门功课不及格而留级,留级后仍不及格而退学,之后是抨击谩骂中国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性。中国教育制度的确存在不合理之处,但是一个民族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又受“学而优则仕”影响颇深的国度,还有哪一种方式能比考试更恰当、更合适呢?据说复旦大学要破格录取韩寒,他不但拒绝而且还以有“炒作”之嫌回报之。近日夜自修时看有一学生拿一本韩寒书读之——我之能称其为书,而不是作品——我借过来翻了几页,除用时下流行的网言网语写时下流行的网人网事外,别无它言它物。大与《三重门》不能同日而语了,所以连书名也懒得记。高中学校给了韩寒机会,复旦大学也为其创造了条件,但其最终游走于“娱乐圈”、“明星界”,不知是其“福”,还是其“祸”。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