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学反思(3)

时间: 12-21 作者:张文宇 栏目:反思
    可是,课后,我认真反思了一下,根据我们四处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都是独子,都在娇惯中长大的,他们只知道别人宽容他们,自己的心中却没有宽容的种子,就在这节课上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宽容的意见,全说父母不对。课上我只是做到了引导学生尊重父母,没有进一步地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宽容他人,就从宽容父母做起,宽容别人,也给自己一片天空。
    还有一学生说:“谁都不怪,只怪那只羚羊太贵重,如果它不值钱,这件事还会发生吗?”对于这种论调,我不知该说它是对是错,只好说:“这位同学也说了自己的见解,很好。”还有一个女生质疑说:“文中的母亲因为孩子的裤子划了一个口子,就让孩子站着,我觉得太假了,我爸爸给我买了一只几千元的和田玉手镯,我不小心给摔碎了,我妈只是说我下次要小心,现在的家长关心的是学习,对于生活中的小事是不会太在意的。”我对这个学生的理解不置可否,我不知应该说什么才好。说明我的专业素质还要提高,教学策略还不精。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二:

    这几天,我们班开始上《羚羊木雕》这一课。
    首先,这一课是一篇纯粹的记叙文,文章的线条清晰,故事的内容也贴近学生生活。
    因此,对于这一课,我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对文章的线条分析和价值的探讨上。
    在文章线条分析上,我觉得通过分段归纳段意最能理解文章线条了。
    但是我发现,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上有一个很大的错误:完全搞不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本文的重点是“我”找好朋友万芳要回羚羊木雕。
    但是实际上,本文的重点是“我”也父母之间的激烈的争执和矛盾。
    通过讲解,学生渐渐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也可以正确分段和归纳段意。
    但是通过这次课堂上的讨论,我发现学生对于文章的中心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
    这一点从月考的阅读得分情况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反应。
    很多学生在第一题归纳文章主要意思的时候,根本没有抓住文章的关键:文章写的一只海鸥母亲,而不是作者“我”。
    很多学生的答案都停留在:“我”去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感想。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可能学生习惯了这种阅读方式:作者“我”干了什么事,有什么感想。
    她们也许没有遇见过这种通过作者的眼睛看见别人的世界,别人的生活。
    我想,通过以后的教材分析与讲解,加强学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上训练。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三:

    1、课型新,体现了课改理念
    《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设计,一切着眼于学生,教者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课堂三大步,一是读出自己——感知文章内容,这一步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读出与作品共鸣之处,这又高于一般层次的感知课文,使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就能获得一定的感受和体验,潜意识得到了发挥,这一步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过程。第二步是读出问题——研究文章。这一步的设计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问题来源于学生,又通过学生加以解决,这是课改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尝试。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第三步是延伸拓展——升华文章。师生共同设计说话的话题,学生自由选择话题交流,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又使文章的教学目标得到创新与落实。以上三步课堂形式,教者的教学思路,完全是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设计的,真正把学生做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为你推荐
201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