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时间: 12-13
作者:罗慧
栏目:反思
篇一: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9月21日,我在高一(3)班上了第一次公开课。我以巴金的手印为导入引出今天要上的课文《小狗包弟》。因学生在初中已上过巴金的《寻找理想》,对巴金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让学生先起来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巴金和《随想录》。之后又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让学生复述课文。但是当一位同学起来复述之后,我问“有没有同学有更简洁的回答”,中途出现冷场。我问了两个学生,他们都摇头说没有。最后当教师用几个关键词来对行文脉络和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行总结时,课堂又重新活跃起来。那到底包弟为什么会成为我们家的包袱呢?因此教师用包弟档案的形式和回归文本的形式引入对十年文革的介绍。再通过文中第10-13段来转入对巴金的敢于自我解剖、勇于忏悔的精神的感受,达到这篇课文的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当我范读第11-13段时,成功渲染了气氛,情感把握得很到位。
对于复述课文时有冷场现象出现的原因,应该是我说“有没有同学有更简洁的回答”,使得学生不敢回答,有点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课后指导老师也对我说,应该要这样说:“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有没有同学有补充。”我在微格训练时就被指出不太鼓励学生,这次也同样要引以为戒。下次在上课时,应该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
篇二: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课文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思了一个时代,反思了人性弱点,可谓以小见大。狗的故事好理解,但学生对“文革”背景知之甚少,人性反思更是难点。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了两个方面,自觉还算有点收获。
一、尊重阅读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1、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读懂了什么)2、对文章还有哪些疑惑?这两个问题不仅可以统摄课堂,也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更能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能读懂的内容让学生交流,略讲;有疑惑的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重点讲,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己质疑有利于激发其思考探求的欲望,探求所得容易成为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再如,通过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来讲“文革”背景,给学生的不是概念上的“文革”,而是“文革”具体形象的体验和感受。
二、通过语言品味,彰显语文课特征。
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的,可能更重要,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学中把品味语言作为理解探讨文章的主要手段。如学习第一段时,重点品味了“揪、批、斗、打、说”等词语,通过这些动词的赏读,使学生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文革”是一个没有法制、没有人性的时代。再如品味“逆来顺受”一词,让学生感受巴金解剖自己人性的弱点时的忏悔之情。品味“满园的创伤”这一短语,让学生体会“文革”的罪恶和巴金的良知。品味一“又”字,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等等……
一节课时间讲这篇课文确实很紧,只能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课堂上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就少了些,这应该是一个遗憾。
篇三: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现在,一场声势浩大的语文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高中语文教学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新课改的新意。在本校面向全市举行的教学开放日的活动中,我执教《小狗包弟》这篇课文,实践新课标。通过实践活动,我得到两点认识。
9月21日,我在高一(3)班上了第一次公开课。我以巴金的手印为导入引出今天要上的课文《小狗包弟》。因学生在初中已上过巴金的《寻找理想》,对巴金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让学生先起来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巴金和《随想录》。之后又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让学生复述课文。但是当一位同学起来复述之后,我问“有没有同学有更简洁的回答”,中途出现冷场。我问了两个学生,他们都摇头说没有。最后当教师用几个关键词来对行文脉络和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行总结时,课堂又重新活跃起来。那到底包弟为什么会成为我们家的包袱呢?因此教师用包弟档案的形式和回归文本的形式引入对十年文革的介绍。再通过文中第10-13段来转入对巴金的敢于自我解剖、勇于忏悔的精神的感受,达到这篇课文的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当我范读第11-13段时,成功渲染了气氛,情感把握得很到位。
对于复述课文时有冷场现象出现的原因,应该是我说“有没有同学有更简洁的回答”,使得学生不敢回答,有点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课后指导老师也对我说,应该要这样说:“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有没有同学有补充。”我在微格训练时就被指出不太鼓励学生,这次也同样要引以为戒。下次在上课时,应该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
篇二: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课文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思了一个时代,反思了人性弱点,可谓以小见大。狗的故事好理解,但学生对“文革”背景知之甚少,人性反思更是难点。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了两个方面,自觉还算有点收获。
一、尊重阅读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1、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读懂了什么)2、对文章还有哪些疑惑?这两个问题不仅可以统摄课堂,也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更能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能读懂的内容让学生交流,略讲;有疑惑的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重点讲,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己质疑有利于激发其思考探求的欲望,探求所得容易成为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再如,通过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来讲“文革”背景,给学生的不是概念上的“文革”,而是“文革”具体形象的体验和感受。
二、通过语言品味,彰显语文课特征。
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的,可能更重要,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学中把品味语言作为理解探讨文章的主要手段。如学习第一段时,重点品味了“揪、批、斗、打、说”等词语,通过这些动词的赏读,使学生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文革”是一个没有法制、没有人性的时代。再如品味“逆来顺受”一词,让学生感受巴金解剖自己人性的弱点时的忏悔之情。品味“满园的创伤”这一短语,让学生体会“文革”的罪恶和巴金的良知。品味一“又”字,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等等……
一节课时间讲这篇课文确实很紧,只能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课堂上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就少了些,这应该是一个遗憾。
篇三: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现在,一场声势浩大的语文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高中语文教学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新课改的新意。在本校面向全市举行的教学开放日的活动中,我执教《小狗包弟》这篇课文,实践新课标。通过实践活动,我得到两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