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清洁工教学反思(2)
本篇课文所在单元有四篇童话故事,都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谈动、植物与自然界的互生关系。而这一篇课文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对地球的贡献,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根据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和本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动物对保护地球环境的作用,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喜欢读课外书,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知识积累。课时安排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第二课时指导书写生字,开读书交流会。
篇四:地球清洁工教学反思
本册教材的内容比较全面而具体,力求帮助、指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多形式的动手、动脑学习和运动。但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的幼儿,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观察、了解幼儿的特点和需要上,要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本班幼儿的意愿,灵活的、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特别要注意引发幼儿的生成课程,注意课程的整合和各领域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努力体现师幼互动和合作学习,体现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有机结合。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与幼儿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幼儿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主题活动前期,我通过调查表,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传递参与,支持的信息。
家长根据我们的建议,提供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及信息,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要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
“环境是会说话的”,它是幼儿的第二位教师。因此,在活动前期,我预留出一面空白墙,让幼儿独立设计有关“地#p#副标题#e#球——我们的家园”的主题墙,激发了幼儿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
开始,幼儿只是把收集到的有关地球的图片、资料布置在墙上。但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幼儿对地球的知识越来越感兴趣,我们又创设了“我为环保出份力”这一主题墙及活动环境,并把其收集的环保新闻,新成果,标志等布置在主题墙上。活动区域我是这样来布置的:在科学区提供地球仪、手电筒,让幼儿操作,了解白天黑夜的形成;在语言区投放教学挂图及图片供幼儿继续练习讲述;在美工区指导幼儿陈列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图书,自制环保海报和小册子,制作环保宣传画,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在手工区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启发幼儿对废旧物品进行再利用,做成新颖、有趣、立体、直观的玩具教具,既节省材料又减少污染。由于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其效果要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
地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最好的星球,可是幼儿对它的了解并不多,我通过少儿剧目《快乐星球》为切入点,引起幼儿对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和培养幼儿了解地球、珍惜地球资源、愿意爱护地球的意识和行为。
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观察、感知、操作、调查、统计、游戏、讨论、实践等活动形式来扩展幼儿的经验,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另外,主题活动的实施要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有机结合,适当增加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时间。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准备丰富的材料,选取有趣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用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望,激发幼儿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究学习。比如有的幼儿喜欢科学实验,就鼓励幼儿去科学区;有的幼儿喜欢手工制作,就鼓励他们去手工区。区域活动应成为集体活动的延伸,还应成为幼儿自主生成、自由探索的场所。在区域活动中要多给幼儿探索尝试的机会,提醒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则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伙伴和引导者。
在整个课程和活动设计中,提倡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资料、交流讨论、合作探索。同时,鼓励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需要及兴趣,不断调整活动过程,以促进幼儿更加有效的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