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解读(3)
时间: 11-13
作者:杨伟
栏目:报告
为什么群众对改革又爱又恨?
“深水区的问题为什么会越来越多,最根本的是改革面临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30多年前全社会面临着共同的矛盾与问题,即如何解决温饱;如今,全社会需求发生复杂的变化,很难用单一的改革菜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如果不能从这个最基本的特点出发,那么改革有可能在深水区迷失方向。
中国睿库研究院副院长高连奎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指出,人民群众对前30多年的改革又爱又恨,是因为群众对改革的期望值与改革结果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在许多群众眼中,改革等于涨价,改革等于削减福利,改革等于私有化。所以,新一轮改革必须坚持人本导向。
“过去不是问题的问题今天成为大问题,过去理所当然的事情今天越来越理不直气不壮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于洪生分析,我国在总体上跨越温饱阶段后,人民群众在吃饱穿暖的同时,对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的意见不断增多,干群矛盾日益凸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
“不同群体对改革的诉求虽千差万别,但有个表现呈现惊人的一致,那就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何文盛对半月谈记者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企业、公民与国家之间都有不信任感。社会的信仰危机、信任危机、信心危机相互叠加交织,这说明之前的改革出现了某些偏差,未来应进行“纠偏”,向公平正义要效率。
美国现代著名思想家罗尔斯在《正义论》的开篇写道,“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滨认为,效率和公平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很多时候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如果在一个社会,人们获取机会、财富不是靠奋斗,而是靠权力和身份,这样的社会不仅没有公平,更不会有效率。
近年,一些社会调查发现,社会各阶层都有普遍的弱势感,不仅弱势群体,就连公务员、警察、教师、企业家甚至领导干部也有一种弱势感。“这种现象值得警惕和深思,在一个公平正义不能得到很好维护的社会中,每个群体生活得都不舒服。”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指出,改革陷入困境,一方面是由于既得利益群体对改革的阻力,另一方面则是既得利益格局趋向固化败坏了改革的名声。而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的改革新共识,可以直面现有体制的主要弊端,凝聚民众变革的要求。
如何保证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从权利形态看,我们的权利义务体系很不完善,而这是保证市场经济完整的基础。”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认为,权利要讲平等,包括规则平等、机会平等、起点平等,要疏通城乡间、行业间、地区间的人员要素流动通道、疏通人才成长通道等。从政府角度而言,就是要建立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提供更均等的公共服务,包括收入分配、社保、社会矛盾调解等。
“多少年来,罩在改革头上最大的魔咒,就是犬儒主义,就是对不公平、不正义的默认,就是一种存在即是合理的哲学,就是过于讲究策略的圆滑和‘成熟’,就是缺乏面对实质性问题的勇气的体制性拘谨。”孙立平认为,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的改革,强调实现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将经济社会生活纳入法治轨道,预防和破除权贵资本主义,建立利益表达和社会博弈机制,促进公民意识和社会组织的发育。
“深水区的问题为什么会越来越多,最根本的是改革面临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30多年前全社会面临着共同的矛盾与问题,即如何解决温饱;如今,全社会需求发生复杂的变化,很难用单一的改革菜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如果不能从这个最基本的特点出发,那么改革有可能在深水区迷失方向。
中国睿库研究院副院长高连奎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指出,人民群众对前30多年的改革又爱又恨,是因为群众对改革的期望值与改革结果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在许多群众眼中,改革等于涨价,改革等于削减福利,改革等于私有化。所以,新一轮改革必须坚持人本导向。
“过去不是问题的问题今天成为大问题,过去理所当然的事情今天越来越理不直气不壮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于洪生分析,我国在总体上跨越温饱阶段后,人民群众在吃饱穿暖的同时,对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的意见不断增多,干群矛盾日益凸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
“不同群体对改革的诉求虽千差万别,但有个表现呈现惊人的一致,那就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何文盛对半月谈记者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企业、公民与国家之间都有不信任感。社会的信仰危机、信任危机、信心危机相互叠加交织,这说明之前的改革出现了某些偏差,未来应进行“纠偏”,向公平正义要效率。
美国现代著名思想家罗尔斯在《正义论》的开篇写道,“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滨认为,效率和公平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很多时候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如果在一个社会,人们获取机会、财富不是靠奋斗,而是靠权力和身份,这样的社会不仅没有公平,更不会有效率。
近年,一些社会调查发现,社会各阶层都有普遍的弱势感,不仅弱势群体,就连公务员、警察、教师、企业家甚至领导干部也有一种弱势感。“这种现象值得警惕和深思,在一个公平正义不能得到很好维护的社会中,每个群体生活得都不舒服。”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指出,改革陷入困境,一方面是由于既得利益群体对改革的阻力,另一方面则是既得利益格局趋向固化败坏了改革的名声。而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的改革新共识,可以直面现有体制的主要弊端,凝聚民众变革的要求。
如何保证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从权利形态看,我们的权利义务体系很不完善,而这是保证市场经济完整的基础。”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认为,权利要讲平等,包括规则平等、机会平等、起点平等,要疏通城乡间、行业间、地区间的人员要素流动通道、疏通人才成长通道等。从政府角度而言,就是要建立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提供更均等的公共服务,包括收入分配、社保、社会矛盾调解等。
“多少年来,罩在改革头上最大的魔咒,就是犬儒主义,就是对不公平、不正义的默认,就是一种存在即是合理的哲学,就是过于讲究策略的圆滑和‘成熟’,就是缺乏面对实质性问题的勇气的体制性拘谨。”孙立平认为,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的改革,强调实现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将经济社会生活纳入法治轨道,预防和破除权贵资本主义,建立利益表达和社会博弈机制,促进公民意识和社会组织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