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第五单元第15课答案

时间: 01-21 目录

1第15课知识要点答案

1953;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1955;万隆;求同存异

2第15课单项选择题答案

1、D(题干中“第一份国书”意在考察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故选D项。)

2、D(题干中有明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表述,故选D项。)

3、A(A项为抗美援朝胜利后签订的和平协议,故选A项。B、C、D三项所涉及的外交活动均在平等友好的氛围下进行,故不选。)

4、A(从1954年及双方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知M国为印度,故选A项。)

5、C(题干中引用的话语包含“求同存异”,这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提出的,故选C项。)

6、D(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课本对此有直接表述。)

7、B(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选B项。)

8、D(③“求同存异”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提出的方针,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直接表述的内容,故选D项。)

9、C(①“一边倒”为毛泽东倡导的外交三原则之一,④“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为邓小平在新时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新提法,故选C项。)

10、B(题干中60年前即1953年,这一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项。)

3第15课非选择题答案

11、问题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度。

问题二: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求同存异的主张。

问题三:中华民族的独立(或独立自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问题四: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言之成理即可。)

12、问题一:独立自主。苏联。

问题二:不可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

问题三:精髓:国家主权平等。表现: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 权益和正当诉求等。

问题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4第15课拓展与探究答案

思考一:社会主义国家。原因:两极格局的存在,新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思考二:在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逐步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局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相关推荐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