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小池(一位捕捉生活细节的诗人)

时间: 03-14 栏目:学习方法

#天南地北大拜年#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南宋·杨万里《小池》

杨万里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诗人,尤其是这首《小池》诗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两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

杨万里的《小池》描写了初夏池塘美丽的景色,是一首清新的小诗。诗人笔下的景物是那样细腻,那样柔美,那样富有诗情画意。

杨万里描绘的初夏池塘宛如一幅花草虫鸟的水墨着色画。画面之中,池塘、泉水、河流、荷花和蜻蜓等景物落笔都小,却疏密有致、玲珑剔透,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其实这就是杨万里诗歌里清新的一面,也是他的诗歌中的一大特点,杨万里的诗歌中还有许多描绘儿童游戏的场景。比如这首《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诗写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诗人好奇心与童心顿生,便将视线不自觉地转移到这群嬉戏的孩子们身上了。而杨万里的诗歌中总是有对孩子们嬉戏场所的描写:芭蕉绿了,柳絮飞舞,诗人情怀也和眼前的景物一样清新闲适。

孩子们捕捉柳花,柳花也似乎被诗人赋予了童心,在风中与孩子们捉迷藏。在这样美好的嬉戏场所中,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诗人应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

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看到杨万里诗歌的又一特点:前两句点明初夏季节,以及环境场景,后二句在画面中切入孩子们嬉戏的场景。

诗歌在景物的描绘上清新自然,在孩子们的嬉戏的场景上也是童趣盎然,景与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谈论诗歌创作,他认为诗不能像糖,一放进嘴,就知道它是甜的,吃到最后,却变成酸的;诗应当像茶,慢慢烹煮,细细品尝,才能让人感知它的味道。“久而知味”正是杨万里诗歌创作的重要理论。

杨万里作诗初学由黄庭坚首创的“江西诗派”的诗风,诗歌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晚年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

杨万里的诗歌清新活泼,生趣盎然,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诗人透脱的胸襟与灵动的诗思。充满着诗人对自然对人生新奇而又敏锐的感受,被人称之为“活法”。

杨万里虽师江西诗派,但是他意识到江西诗派的因为过度的钻研字句,典故连篇导致诗歌呆板不化,失去了诗歌本应有的神韵和意义。杨万里意识到诗歌创作不能只在前人的诗歌创作中钻研字句,墨守成规,只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陈出新,才能使诗歌充满生气。这就是杨万里诗歌中“活法”二字的精髓和灵魂。

而他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堪称妙用“活法”的典范之作。诗人通过描摹儿童的动态,给人们带来了一幅充满童趣的儿童生活场景图画,原诗如下: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的是诗人在徐公店的见闻,全诗没有一句是直接抒发情感的,而是诗人从眼前之景着笔,将情感寓含在景物之中,这就是开篇两句的布局。

第一句,就已经大体勾画出了一个乡村的图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方的一条幽静的小路和小路旁的疏疏密密的篱笆墙。这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乡村田园风光。

“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乡村的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乡村自然、淳朴的风貌。

小路、篱笆墙都是田园气息十足的景物。场景由近及远,像电影画面一样,诗人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和宽阔的油菜花地以镜头的形式展现出来。全诗以这两句开篇,便给人一种宁静安详,清静悠远的感觉,也给全诗奠定了清新明快的感情基调。

如果说前两句描绘了一幅静态暮春田园景物图的话,诗人在后两句中描绘了一幅动态的暮春儿童戏蝶图:嬉闹的儿童追逐黄色的蝴蝶,蝴蝶飞入油菜花无法找寻。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春天的油菜花是金灿灿的一片,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油菜花中。这时捕捉蝴蝶的孩子们四处搜寻蝴蝶,他们东张西望地搜寻蝴蝶,可是就是分不清是油菜花还是蝴蝶,自然也就捕捉不到蝴蝶了。

诗人恰恰捕捉到了孩子们焦急状态,以及儿童搜寻不到蝴蝶的失望情绪,再通过诗意的描摹,就将孩子们的天真和稚气刻画了出来,诗歌充满了童趣。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以上是对本诗内容的大致解读,如果全诗还有什么意趣的话,那就是诗歌中的田园景物与人文图景相映成趣,静态景物与动态景物相映成趣,疏景和密景相映成趣。

首句从空间着眼写景,点明徐公店的位置,第二句从时间落笔写景,点明诗人宿店时正值暮春时节。因此,可以说前两句描绘空间的景物和描绘时间的景物相映成趣。

树上的花儿有的落了,有的凋谢了,稀稀疏疏的,枝头的叶子虽已长出,但并不茂盛,并未成荫,这是疏景描写;而金灿灿的油菜花与油菜花田野是密景描写,地上的油菜花朵朵盛开,花团锦簇,枝叶繁密,郁郁葱葱。诗人匠心独运,把这些高低、疏密的景物有机地编织起来,错落有趣,一疏一密,一高一低,相映生趣。

前两句,已经将一幅春景图生动地描画了出来,但这些景物,都是静止的,祥和之中缺少一丝灵动和纯真。所以,诗人在第三句中,便用动态的儿童追逐蝴蝶的场景,完善了这种整体美。小孩子们相互追逐着,跑跳着,追赶着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个场景不禁让人会心一笑,同时又被儿童的天真纯洁所打动。

儿童的情态从对黄蝶的渴求变为对黄蝶的无奈,由盼望得到黄蝶变为得不到黄蝶的失望,情态变化鲜明有趣。儿童之所以找寻不到黄蝶,是因为黄花是黄的,蝴蝶也是黄的,黄蝶与菜花颜色一样,儿童分辨不出哪是黄蝶,哪是菜花。

孩子们无法寻觅到蝴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具体是什么呢?“入”字传神地做了暗示:也许黄蝶整个身子全躲藏在了茂密的油菜花丛中,也许黄蝶被菜花遮住了一部分,只露出一部分身体,所以孩子们在情急之下,一时难以发现蝴蝶的踪迹。

孩子们踏花逐蝶,与蝴蝶飞入菜花地之中的两个场景,才有一种真正的融合感,也将篱笆墙,也只有这样的“活法”妙用,诗人才将幽径、儿童、菜花、蝴蝶这些意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多位一体的诗意空间。

杨万里在描写景物与勾勒场景的手法上,采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方法。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动静之间,把整个画面雕琢得无比细腻,使诗意更生动、鲜活,更加富有感染力。

写蝴蝶就是虚实结合,在孩子们的追逐下,蝴蝶一会儿翩翩起舞,一会儿又落入菜花地里不见踪影,诗作把蝴蝶的灵动和轻盈也凸显出来。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乡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诗歌,就是能用短短的几十字就能表达出一种真挚的情愫,一种深刻的美感。透过杨万里的诗作,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儿童们的一幅动人的生活场景,这场景充满了意趣。

可以说,杨万里是一位关注儿童生活的诗人,因为在这首诗中,他为人们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儿童形象,这都是诗人所见所闻,也是诗人捕捉到的精彩的儿童生活瞬间。

  • 分页 >>
阅读全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