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蚡(为何要向着淮南王)

时间: 03-10 栏目:学习方法

历史上,田蚡这个人是值得大家去认真研读的。他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专坑自家人”的小人。

这位同志作为汉武帝一朝专业坑外甥的典型代表,得亏他死得早,否则,他的下场真的会如汉武帝后来所说的:如果田蚡不死,绝对是要灭族的。

把自己的亲外甥坑到扬言恨不得灭他全族的地步,可想而知,田蚡这个人平时有多坑?都是自家亲戚,况且死者为大,汉武帝得有多大的仇和恨,才会在田蚡死后还扬言恨不得灭他全族?

不要把田蚡坑汉武帝当作笑话看,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田蚡式”的人物。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对田蚡的解读,找到预防和平衡这种人的方式方法,这或许便是我们解读田蚡的最大意义了。

田蚡的人生轨迹

田蚡本是一个小人物,但是正所谓野百合也有春天,随着姐姐王娡一步一步从一个二婚女逆袭成了皇太后,田蚡的人生春天也徐徐展开了。

早些年,在王娡还没有掌权的时候,田蚡也仅仅是一个郎官,而且因为相貌丑陋经常不受众人待见。但是,这个人还是有点小聪明的,善于钻营,他当时把主要的精力和资源都用来干两件事了,一是搜罗门客,这些门客后来在王娡政权的过程中提供了较大的助力;二是紧紧抱住魏其侯窦婴的大腿,各种跪舔,手段和姿势都比较下作。

后来,随着王娡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势力越来越庞大,田蚡的欲望也开始逐渐膨胀。

汉武帝刚登基那会儿,窦老太后和王太后这两大外戚势力集团还处于你争我夺的状态,田蚡当时就想和窦婴争一争百官之首的丞相位置。后来经人提醒,感觉他还是争不过窦婴,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把丞相的位置让给窦婴,那么投桃报李,田蚡当太尉这事就不会遭到窦家人的强烈反对了。

结果,窦婴当上了丞相,田蚡也当上太尉,这本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但是,窦婴和田蚡这两人都是儒家思想的爱好者,都想做真正的辅政大臣,把汉武帝的皇权彻底巩固巩固,这个矛头其实就是直接指向了背后操盘的窦老太太。

于是,这俩人一商量好,便把和自己有共同追求的赵绾弄成了御史大夫,王臧则担任了郎中令。并把儒家思想的大师级人物鲁国人申培接到京城来搞儒家思想的“百家讲坛”。

弄来弄去,弄到最后就跟光绪皇帝搞“百日维新”一样了,希望借此就彻底摆脱窦老太太的影响和控制。

窦老太太人老成精,对你们这帮小屁孩弄的这一摊子破玩意,心里早就跟明镜似的。眼看这些人越玩越不像话了,就及时出手,三下五除二就让所谓的“建元新政”破产,赵绾、王臧这两把枪自然是难逃一死,窦婴和田蚡这两个策划人因为背景深厚,只是被免职,赋闲在家。

但是这种事,作为核心人物的汉武帝自然知道好歹,明白田蚡和窦婴其实都是为了自己好,所以这俩人虽然赋闲在家,没有政事的直接参与权,但是相关的建议权反而更加有分量了。

等到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终于把窦老太太给熬走了,相当于镇压孙悟空的五指山上那道符被撕下来了,汉武帝可以大展拳脚了。

汉武帝第一件事就是找个理由(给窦老太太丧事办得不周到)把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给就地免职了。考虑到窦婴毕竟是窦家人,田蚡则是自己的亲舅舅,便把田蚡推上了丞相之位。

外甥是天下之主,姐姐是后宫之主,自己是百官之首,看着这么好的牌面,田蚡怎么都克制不住自己想要起飞的冲动,开始一连串的忘乎所以的作死。

比如,他要弄什么事、安排什么人,反正是软硬兼施,不逼得汉武帝答应他的要求,那是绝对不会罢休的。搞得当时的人事权基本上被他一个人给霸占了,气得汉武帝后来敲山震虎地跟他说,您要安排的人都安排完了吗?能不能留几个名额让我这个皇帝也过一下瘾?

又比如,因为他的封地在黄河北岸,一旦黄河南岸发生水灾,朝廷要治理黄河这种国计民生的大事他也要多加阻扰。他的潜台词很明显,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其他人的生死利益都跟他无关,别跟他扯什么情怀、责任、道义之类的东西。

再比如,他当上丞相之后,对原来的老领导、老兄弟窦婴等人的态度就完全变了,变成啥样了,就是完完全全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了。他曾看中窦婴家的一块好地,就派人直接去找窦婴硬要;有一次他答应第二天到窦婴家约个小酒,结果人家烹牛宰羊地准备一天,最后他老人家还在家里睡觉。

反正田蚡在得势之后就各种拉仇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田蚡干的都是让人敢怒不敢言的事情,但终究他会碰到那个敢怒又敢言的人,这个人就是灌夫。

灌夫其实是一个相当直性子的人,他出身行伍,对义气和感情都看得比较重,本来和窦婴、田蚡的关系都还挺不错的。但是看着田蚡一天天地越来越过分了,心里对田蚡就开始不大友好了。田蚡派管家籍福去找窦婴要地的时候,灌夫就仗义执言骂过籍福。

后来,田蚡为了报复窦婴,又在汉武帝面前打小报告,给窦婴泼脏水。而灌夫再次主动爆了田蚡的一些黑料,逼着田蚡罢手。

田蚡放窦婴的鸽子,灌夫也是一如既往地站在窦婴这边谴责田蚡做人不厚道。

元光四年(前131年)夏天,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王太后觉得这是她们老王家的大事,便强行下令叫列侯和皇族都前去祝贺。

灌夫本不想去,但架不住好友窦婴一顿拉扯,便一起参加了这次盛宴。

但是到了宴会之上,灌夫却发现参会的这些京城名贵之人,其实都是一些趋炎附势之人,田蚡一敬酒,那都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窦婴一敬酒,那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灌夫表示,我这暴脾气,就是看不得这种墙头草的人。于是,也主动起来敬酒,并趁着临汝侯灌贤正在跟程不识附耳说话,没怎么搭理他的机会,当场发飙了,把宴会的气氛搞得尴尬至极。

这事弄得田蚡很没面子,于是便直接下令将灌夫打入大牢,并安排人去罗织罪名,准备把灌夫家族来个一网打尽。

窦婴一见好兄弟灌夫落此田地都是因为替自己出头,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于是便想方设法地去找汉武帝求情。

汉武帝一看这些外戚窝里斗这么厉害了,其实心里还是挺开心的,了解一下大致情况之后,很艺术地表示,这事也不是什么说不清的事情,不如大家面对面来公开讨论一下。

结果那帮见风使舵的大臣都揣着个明白装糊涂,要么不表态,要么说着模棱两可的话,搞得汉武帝很是气愤,中途离席,陪老母亲用膳去了。

王太后早就派人打听了情况,于是暗示性极强地指点汉武帝,这是咱们自家的事,还得咱们自己拿主意,让那帮外人讨论来讨论去是讨论不出什么结果的,况且这以后不利于你树立威信。

汉武帝微微一笑,说道:“这两个人都是皇室亲戚,朝中重臣,所以才让大家互相讨论一下,不然,这点屁事,不就是交给一个狱卒就能解决的事吗?

后来,不出意外地,灌夫一案被办成了铁案,灌夫和他的家属全部被处决了。

而窦婴也因受到牵连,被汉武帝释放出较为强烈的清算信号。窦婴为了挽回局势,拿出了他压箱底的法宝——汉景帝的遗诏,说他可以便宜行事。结果汉武帝却说这份遗诏在宫中档案之中根本查不到,窦婴是在伪造诏书。死罪,这是跑不了的了,灌夫问罪的当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吗,窦婴也被在渭城大街上斩首示众了。

那么,猖狂得志的田蚡呢?他也没捞到什么好日子过!不知道是坏事干多了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就在窦婴、灌夫被杀的第二年,他就病倒了,还经常会疯疯癫癫地说一些“服罪谢过”之类的话。

后来,有巫师直接告诉他,这是窦婴和灌夫两个人的鬼魂来找他索命了,直接把田蚡给活活吓死了。

田蚡死后,他的儿子田恬继承了他的爵位。但也仅仅过了四年,汉武帝便以“田恬穿短衣进入宫中”为由,把他们老田家的爵位给废黜了。

看到没有,田蚡折腾了一辈子,最终的下场其实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田蚡为什么要偏向淮南王?

在田蚡死后的第八年,也就是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谋反的事被发觉了。汉武帝在平定这次谋反之后,下令彻底追查此事,结果拔出萝卜带出泥,已经过世多年的田蚡的又一桩不堪的往事浮出了水面。

这件事就是,田蚡还在当太尉的时候,有一次到霸上去迎接前来京城面圣的淮南王刘安,他对刘安说:“皇上没有太子,大王您最贤明,又是高祖的孙子,一旦皇上去世,不是大王继承皇位,还应该是谁呢?”

作为一个臣子跟一个藩王背后说这种话,其性质有多么恶劣,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刘安对于这种彩虹屁却感到很满意,便赠送了许多金银财物给田蚡。

时隔多年,到了刘安造反之后,汉武帝得知此事,心中依然难以消恨,说:“假使武安侯还活着的话,该灭族了。”

这件事咋一看就是一件小插曲,但是仔细一想却不是那么回事,田蚡这么做,等于是在出卖自己的外甥汉武帝。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难道跟淮南王关系更好?

要充分理解这件事,就要从田蚡善于钻营、投机取巧的性格和心理上去入手。

田蚡发生在他当太尉的时候,也就是汉武帝刚刚继位没多久的时候,此时的汉武帝确实没有生出儿子来,众所周知,汉武帝是在他28时才迎来他的第一个儿子刘据。

皇帝没有儿子,这确实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一个巨大的权力漏洞。但是,不管怎么说,田蚡作为汉武帝的舅舅,主动向淮南王刘安示好,这确实有点太难看。毕竟那是你的亲外甥,而且还很年轻,你怎么知道他以后生不出儿子来呢?你怎么确定你的外甥就活不过淮南王刘安呢?

田蚡这么做,不光是吃里扒外,还有诅咒汉武帝的味道在里面,这是一个舅舅、一个臣子该干的事吗?

当然,田蚡认为汉武帝生不出儿子来也有一定的根据,一来汉武帝和皇后陈阿娇结婚多年,一直未有生育;二来汉武帝在生活作风上,有男女通吃的倾向;三来汉武帝当时已经对陈阿娇表示出极其明显的厌恶之情,不大愿意和陈阿娇辛勤耕耘了。

所以,田蚡觉得把他一生的荣华富贵单独押注在外甥汉武帝身上是不保险的!他得找一个备胎,方便吃完这家吃下家。

那他为什么要将目标锁定在淮南王刘安身上呢?自然是因为他觉得刘安身上希望和潜力最大。

刘安这个人很聪明,博学多才,深得民心。首先他是一个美食家,豆腐这种东西便是这位大神发明的;其次他还是一个文学家,著名的《淮南子》便是出自他的手;然后他还是一个思想家,刘安比较崇尚道教,讲究无为而治。

另外,刘安还招募了几千名宾客,也就是学战国四公子那样养士。

总而言之,刘安这个人出身又好、多才多艺、民声称颂、手下还人才济济、实力强劲,田蚡高看他一眼是相当正常的。

当然,这些东西也不是田蚡和淮南王刘安眉来眼去的全部原因,因为只要汉武帝的帝位比较稳定,他这种投机倒把的行为注定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具有极大的政治风险。促使田蚡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田蚡对汉武帝的位置和权力不自信。

当时窦老太太还在世,大部分的权力依然掌握在她那个太皇太后手里。皇太后王娡和汉武帝刘彻暂时还得乖乖听话。

而且窦老太太一直比较信奉黄老之治,而汉武帝这个猛男生来比较喜欢折腾,这两种理念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到时候会不会引起什么其他变故呢?田蚡觉得一切皆有可能。

多一个选择多一条路,田蚡只是觉得他活得比别人更精明一点而已,实际上却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下乘,注定难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

还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在汉武帝推行“建元新政”的时候,田蚡是不是表现出一副儒家卫道士的样子?然而他对信奉道家思想的淮南王刘安却主动溜须拍马,这就说明田蚡这个人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信仰和立场的人,把握住了这一点,就会对其所作所为见怪不怪了。

总而言之,田蚡就是一个投机分子,他以外戚的身份身居高位,不图保家卫国,不思报效皇恩,却总想在更多的篮子里去存放鸡蛋,看似精明,实则愚蠢。因为有些事情是牵涉到原则和底线的问题,决不能去触碰,一旦越过雷池半步,就再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最后,若不是田蚡早死,田家的爵位已经被剥夺,大家想想,田蚡和他的家族最后会面临什么样的下场?

关于田蚡的现实反思

田蚡这种人看着挺可恨,但其实在我们身边却是广泛存在的。田蚡身上有三个明显的标签:小人得志、坑自家人和自作聪明,对照这三点,大家是不是发现身边真的有很多这样的人?

先来说说小人为什么通常都喜欢坑自家人这个事情?很多人把这个问题理解为小人不懂得感恩,这固然是没错,但其实并没有触及事情的根本。

有句老话叫“堡垒通常是从内部攻破的”,其实小人坑人通常也都是从自家人身上开始的,因为自家人才会对他们没有什么防备心,小人们才容易得逞。

另外,小人们一般都把心思花到了东拉西扯的钻营上面去了,在自身能力结构上往往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所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往往是很难接触到一些具备核心利益的大人物。也就是说,他们要坑外人,往往还没那个本事和机会。

再来讲讲小人得志便猖狂的逻辑。大家不要诧异田蚡得势之后一连串嚣张跋扈的行为,按照田蚡的小人本质,他一定会走向那一步的。

大家仔细去看看,自己身边的小人是混得好的居多,还是曾经混得不好的居多?绝对是后者居多。老话说“穷生奸计”,这并不是在诽谤那些过得不好的人,确实是有很多人打着摆脱贫穷的幌子而不择手段。

因为“生活不如意”的经历可以触发很多人的同情心,甚至可以成为很多人犯错之后被谅解的理由。

一当我们身边有人打着“我这么做有什么错?不就是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点吗?”的幌子行小人之事,一定要尽快远离这种人。因为这种人迟早会行为失控,最后掉进欲望的深渊。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小人却无所不为。一个人若是丧失最起码的原则和立场,无论他干什么,都是难以达到大成的。即便短时间内得势,也是难以长久的。

小人一般靠趋炎附势而上位,所以很容易得志变猖狂。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已经扭曲,得志不猖狂,那是很难发泄他们曾经的心理憋屈的,也是很难满足他们内心的虚荣的。媚上者必然欺下,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其实早就把这个问题总结得清清楚楚的了。

我们到自己周围去认真观察一下,是不是越大的领导、老板往往越谦恭有礼?是不是越是暴发户、小领导越不可一世?

最后讲讲为什么不要盲目相信“要把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的成功学道理?这种分散投资的理论其实只是适合在风险防控这一个狭小领域,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们在职场和生活之中,一定要牢记一个“忠”字,别去干那种两面三刀、首鼠两端的事情,因为只要你干了,世界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你的行为便会变成人皆共知的事情,你的名声和人设便会悄然崩塌。

一次不忠,终生不用,很多领导用人都比较讲究这一点的。我们在普通现实生活之中为人处事,其实也是特别讲究这个的,婚姻关系、朋友关系是不是都特别讲究忠诚?谁愿意和一些不知道什么时候便会背后捅自己刀子的人相处?

有些人喜欢自作聪明,觉得多认几个主子便会多得几次机会,其实这是相当愚蠢的。如果主子这么好忽悠,机会这么容易得到,那大家不都到处去认主子吗?相信一点,领导在要和你分享核心利益或者把你放到核心位置之前,一定会对你进行严格的考察的,你觉得这种自作聪明的行为经得起考验吗?

当下,很多类似“有奶便是娘”的思想对“忠”的概念冲击很大,很多人开口闭口“忠诚几块钱一斤?实惠才是王道”,实际上是在逻辑上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大忠之人才能得大利、享大名。不忠之人,谁愿意跟你相处?没有人与你共进退、同分享,你觉得只凭自己蝇营狗苟,谁能保证自己可以笑到最后?

像田蚡那样到处认主子的小人,到最后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他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主子,注定只能是一个最后无路可走的奴才。

说了这么多,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生活之中,周围的很多人都在一步一步活成田蚡那样的小人?浮躁、急功近利、老想走捷径……这些都是主要的原因。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因为成功本身就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体系建设。那些一蹴而就的机会主义获利者,往往都是昙花一现。

要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其实就言简意赅地告诉了我们这些道理,因为不会做人则事必难成,把人做好了,厚积薄发才有真正的机会。

  • 分页 >>
阅读全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