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先进事迹材料12篇(顾明远:校长的能力品质)

时间: 02-05 栏目:学习方法

好的校长,他要有个人魅力,人格、品性、自律精神。他首先是一个好的学者,然后才是一名好的校长;

好的校长,在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他的所思所感、所作所为,关系学校前途和命运。课程改革已见成效的教育新局面,也对校长的思维观念提出了更高要求。

好的校长,他要对好的教育有深刻的理解,有笃定的追求。有了坚定的教育理想,他才能在迷雾中开辟出一条胜利的航道。

顾明远先生这些年关于“校长”的文字,润物无声、大道至简、对新时代校长应该具备的能力品质,价值观念和教育理想,提出了有专业高度和时代广度的思考。

01

校长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品质

大家总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我很赞同这个说法。当然,办好一所学校,人、财、物缺一不可,这些都由校长来统领。校长是学校的旗手,他要带领师生完成*和国家交给的培育人才的任务。如果校长有先进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有能够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那他就是学校的精神领袖。有了他,学校就能蒸蒸日上。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好校长,他们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例如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陶淑范,上海育才中学的段力佩,天津一中的韦力等。

既然校长这么重要,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曾经有一种舆论认为,校长要职业化、专业化,我不大明白。如果说,校长除了要有一般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还需要有组织能力、公关能力,这无可非议。但是没有教学专业能力,专门做校长就叫职业化、专业化了,我却不赞成。

校长首先应该是一名优秀教师, 因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校长自己不会教书,天天泡在会议室,或者成天跑上跑下搞关系,怎么能带领全校教师搞好教学?

为此,我建议校长要走进课堂,走到教师和学生中去,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兼上一门课,合肥市包河区的尝试就非常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当了23年校长,一直没有离开课堂,而且还担任班主任。他天天和学生一起,研究了 3700 多名学生的成长过程, 成了世界知名的教育家。我们学校要出教育家,也需要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和作风。

当然,校长还要有其他的能力和品质。

第一,校长要有办学的理念和思路。校长需要根据教育形势、学校历史、学校地位, 不断提出学校发展的思路,引导全校教师共同研讨学校发展的愿景,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发展要有奋斗目标,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校长一个人想出来,而是全体共同研讨出来,这样的愿景才有生命力,全校师生才能为之努力。

第二,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校长的主要精力要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上。这就要求校长要走进课堂, 走到教师中去,虚心请教,一起研究教育教学的改进。只有了解了教师的工作状况,校长才能掌握全局,提出办学思路。

第三,校长要走到学生中去。学校的一切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校长要研究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还要追踪毕业生,了解他们的发展,听取他们的意见;联系一批不同职业的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

校长是学校的旗手,是师生的精神领袖。其作用的发挥不是靠权势,而是靠高尚的品格、丰富的学识、教育的智慧、亲和而开放的作风,也就是靠校长的人格魅力。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顾明远:校长应有什么品质》

02

校长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发展规律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在脚下,在初心。不忘教育初心,就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培养人才,不要总是把教育当作一种工具。就像陶行知先生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离不开社会、离不开教育发展的规律。为什么这么多年教育的问题好像越来越多,家长越来越焦虑?我觉得这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今天的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大众化时代,跟过去的精英时代完全不同了,所以出现了教育的公平问题。

教育不均衡,还跟特殊的时代有关。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来办重点中学,当时我们要搞建设,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更没有人才,办重点学校,能够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当然,重点中学确实带来了不均衡,特别是农村地区。

我们现在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也发展了。现在高中又存在新问题,到底要不要办职业高中,中学要不要分流?有人建议推迟分流,如果推迟,是不是教育的竞争就没有了?恐怕也不是。我以为,普通中学考虑孩子们的出路问题,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职业高中。

如今,国家政策正在不断推进。“双减”推进以来成绩还是很好的,也出现了新的矛盾,但是任何新政策出台都会有新的矛盾,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校长要对学校管理有比较深刻的改革,来解决这些新的矛盾。

教育里面有许多矛盾需要分析,比如说普及与提高的矛盾。现在有人说,我们现在讲教育公平讲得太多了,“钱学森之问”怎么解决。我认为,普及和提高是辩证的。普及了就会有人脱颖而出,当然我不反对办一些少年班。不能说讲了教育公平就抹杀了天才的发展,不是这样的。

教育家吕型伟曾说,我们现在面对的40个学生,没准将来还会有总理出现呢。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要让他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我们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相信他们的能力。教育,就是帮助挖掘、启发他们的能力。

十八大报告当中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好教育是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要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好的教育就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发挥。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顾明远:教育离不开社会与本身发展规律,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03

校长的观念必须现代化

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根基

*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落实二十大精神,很重要一点就是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此,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遵循青少年儿童发展规律,顺性教育;要改革培养人才模式,改善教育方式方法,改进教育评价制度,落实“双减”要求,推进素质教育;要把现代技术与优秀教育传统相结合,促进教育现代化。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通过教育改革和体制创新,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观念、制度、内容、方法等多个层面,其灵魂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只有教育观念转变了,才有制度的转变和内容方法的改革。我国在清末民初就引进了西方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也几经更新,但教育观念却没有彻底转变。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我们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这是最艰难的转变,因为观念是隐藏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东西,它与长期积淀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有关,也与现实的社会环境有关。

教育观念首先表现为对教育本质、教育价值的认识。教育要回答的无非是三个问题:什么是教育?为什么要教育?怎样教育?

对于什么是教育,我们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总是用工具理性来认识教育。许多人认为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当然没有错,但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传承文化、创新知识的过程促进人的发展,把一个生物人培养成社会人。只有人的个体发展了,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所以,立德树人就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受教育是每个人发展的权利,为社会服务是每个人生存的义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提出面对当今世界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挑战,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教育应该坚持人文主义,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分担责任为基础,教育应是“全球共同利益”。

因此,在教育观念上,我们要超越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全方位的学习方法,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就是教育现代化的观念。

在教育观念层面,我曾提出过教育现代化的八大特征,即: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教育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的信息化和创新性、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这是宏观层面。

而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微观层面来讲,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理念应该是个性化、差异性、创造性、开放性。为此,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当前,互联网改变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获得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与学生共同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观念上与时俱进。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教育设备的现代化,更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人民教育出版社

04

校长要坚决和五种反教育行为做斗争

曾经看到一张照片,标题是“差生伺候优生吃饭”——某学校为了让学生“体验人生百态,把握自我命运”,把学生分成“上士”“中士”“下士”三等。各自的菜品不同,用餐时间不一样。

我们一直大声疾呼,“育人为本”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该针对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批判和纠正,与反教育行为作斗争。目前,反教育行为表现在许多方面——

反教育行为之一,是把学生分三六九等,歧视所谓“差生”“后进生”。山西某报登过一篇文章,标题为“谁毁了我一生?”,讲述一名非重点学校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后,遭到一位英语教师的歧视,功课一落千丈,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些学校设重点班或实验班,有的教师对非实验班学生歧视,有些班主任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这都是有损学生人格的反教育行为。

反教育行为之二,是用暴力对待“后进生”。电视曾曝光杭州有一所西点男子学校,用黄连、辣椒、鞭子等惩治顽童。这种反教育行为严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此外,家长体罚子女的事也屡见不鲜。这些行为,我们是不是应该与之斗争?

反教育行为之三,是用非人性的标语口号来督促学生学习。多年来,很多非人的标语常见于高三班,这不仅不利于鼓励学生学习,反而会增加压力。把学生捆绑在分数的战车上,更不利于学生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

反教育行为之四,是在学习中提倡竞争。有人说,市场经济讲竞争,学校教育也应如此。这当然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历代教育家都不主张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学校应该营造切磋借鉴、互助学习的气氛,而不是互相保密、互相歧视。这种恶性竞争滋生了嫉贤妒能的心态,是典型的反教育行为。

反教育行为之五,是拔苗助长。对学生实施过度教育,用沉重的学习负担剥夺其幸福童年,导致其身心扭曲。江苏瓜农施用膨大剂,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在施用膨大剂?值得反思。

文章来源:明教育,《校长教师要坚决斗争的五种反教育行为》

05

校长办学要重点关注课堂生态

校长办学一定要重点关注课堂。第一,它是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途径;第二,它是集体学习的主要场所;第三,课堂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世界科技的进步,无一不是人的创造思维的结果。

有一次,我到学校听课,老师讲数学,我感觉他没有把概念讲清楚,有些地方还讲错了。另一堂课,老师课讲得不错,但他没有关注到每个孩子。上课时候提问,有一个孩子比较聪明,也比较积极,一堂课叫了他八次,但是坐在我旁边的小孩既不讲话,也不发言,也不举手,小组讨论也不发言,老师也不关注他,这样能上出好课,培养出孩子的思维吗?

课堂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很多老师讲课往往是传授知识为主,课讲得非常好,但学生接收到多少,接收的是知识还是思维,不清楚。课堂应该是培养思维的地方,但是我们很多课程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在我看来,好的课堂至少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与学的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索。考虑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提供不同的方案。倡导个性化学习而不是个人的个别学习。“教育的现实环境包括课堂的环境、跟同伴交往的环境、师生讨论的环境、同学之间讨论的环境。”重视思维活动,我提倡“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也就是倡导思维活动,通过让学生们动手动脑,启发思考。

课堂教学的建设应该包括课程的整合、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研究、老师的成长。作为校长要主动走进课堂,走近教师,引导大家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个学生。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顾明远:校长领导学校未来方向的三个关键点》,据顾明远先生在首届校长变革领导力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06

校长要敢于将教育理想付诸实践

当前我国教育遇到很多困难,竞争异常激烈,学业负担过重,学生享受不到教育的幸福。随着教育投入的增长,这样的困境将逐步缓解,但是我们的教育观点要改变,我们的创新实践要继续,否则这种恶劣的生态永无止境。

校长一方面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一方面要走进课堂,走到教师队伍当中,了解老师的痛苦,走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产生正确而深刻的思考,创造出一条适用性强且符合时代需要的道路。

一个优秀的校长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敢于对这样的教育理想付出与实践,如果还能够贡献出几个有意义的教育案例,那他就是一位优秀的好校长。

同时,教师队伍起着关键作用。今天,教育领域必须进行全面的创新,教育内容、方法、方式的创新以及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校长要带领全体教师学习,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学习中形成共同的意愿、积极的态度、创新的能力、合作的精神,进而办好一所高品位的学校,这是校长最重要的使命。

文章来源:共产*员网,《顾明远:优秀的校长要敢于将教育理想付诸实践》

作者 |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 分页 >>
阅读全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