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全诗原文朗诵节奏(《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时间: 09-12 栏目:学习方法

01《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 诵本词,同时感知词中意象,品味词的意境。(重点)

2.赏析 本词准确凝练的语言,掌握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难点)

3.感受作者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重点)

【重点难点】

1.诵读中把握本词朗读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写景特色,感知意象,品味词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讲授新 课前,我们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写雪的诗词。请大家都来讲讲。你们说的诗句都非常恰当。我也为大家选了几句诗,我们一起来欣 赏。(出示PPT课件)

今天我们要学习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新中国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同志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此词作于1936年2 月,此时的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后,又面临日寇铁蹄肆虐国土。毛泽东同志当时正在陕西清涧袁家沟,准备率红一方面军渡黄 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而对茫茫雪景,他豪情满怀,指点江山,俯仰古今,挥笔写下此词。

二、预习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沁 (qìn ) 塬 (yuán) 今朝 (zhāo) 折腰 (zhé ) 成吉思汗(hán)

滔 (tāo ) 莽 (mǎnɡ) 妖娆 (ráo ) 大汗淋漓( hà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娇艳美好。(妖娆)

(2)批能建功立业的 英雄人物。(风流人物)

(3)弯腰行礼,这里指倾倒。(折腰)

(4)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素裹)

 

3.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 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 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949至1976年,毛 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 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 响100人之一。

4.背景链接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之后,领导全党展开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 地形,欣赏风光,胸中豪情激荡,之后写下了这首词。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按小组分配好上下阕内容,请学习组成员一起探,划分朗读节奏,标注语气、语调、重音、连读等。

1. 小组代表朗读所选内容,师生共同交流意见。

【交流点拨】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 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初读课文谈感受。

请用下面格式谈谈你的初读感受。

【示例】读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里 ,我感受到北方冬天的寒冷,还有北国风光的壮观,作 者的

豪情也洋溢字间。

3.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内容?主要运作哪种表达方式

【交流点拨】词的上阕写北国壮丽的雪景。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词的下阕主要论古今英雄抒发抱 负。主要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4. 词的上下阕承上启下的过片句?

【点拨交流】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过 片”又称“换头起句”,类似过渡句。“江山多娇”总束上片,另一方面此出为江山折腰的英雄人物,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二 )深入理解

1.什么是意象?它与意境是什么关系?它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古道西风瘦马”中“道、风、马”即为意象,诗歌中寄寓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这些 意象描绘出一幅秋天萧索凄凉画面,就是营造出的意境。这样的意境抒发出作者身在异乡愁苦之情。

2. 请大家谈谈对以下诗歌意象、 意境、情感的理解。

杨花落尽子 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交流点拨】作者在诗中用到的意象主要有杨花、子规、明月。杨花和子 规描绘出暮春的景象,春光将逝,杜鹃鸟悲切的啼鸣,明月又寄相思,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气氛。离别之情跃然字间。

四、布置作业

朗诵、背诵、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一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朗诵了全词,我们回到了作者意气风发的时代。仅管当时中国革命前途未卜,但在作者心中一切的困难,终 将雪后当晴。我们学习过不少诗歌,我们拓展了意象和意境的文学常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结合学过的知识分析作者的如何写景,如 何抒发心中伟大理想。

二、合作 探究

1.合作探讨上阕写景部分作者运用了什么意象、有什么意境、抒发的情感、写景技巧等

【交流点拨】①“北国……雪飘”,三句总写北国雪景 ,冰和雪是所选意象,描绘出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世界。“千里、万里”两句为互文,意为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封”和“飘”一动一静,看到这样的山河,心中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②“望……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长城、黄河、山脉 、高原,这是最能反映北方风貌的景观(意象),意境大气磅礴,体现诗人博大胸怀雄伟气魄。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是动态描写。远处 绵延起伏的山就像舞动的银蛇。被雪覆盖的高原坡地像一匹匹白色的象在奔驰。眼前的景象写得如此生气勃勃,又有色彩感。又有形象 感,又十分的逼真。描绘出一幅绝妙的北国雪景图。也体现了毛泽东对祖国山河的由衷热爱和深情赞美。

“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山、原人格化,写出 了他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③“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是虚景,与前面的实景相辅相成。把雪 后的景象“红装素裹”,比作少女的衣装。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对词的研读,以小组交流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教学 中教师应敢于把学生的回答,作为板书内容。在师生共同交流碰撞中,找到更合适的答案)

2.写景抒情之后。作者用一句巧妙的过片转入到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当中 。请大家分析作者如何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作者对这些历史人物有着怎样的看法?请找出合适的词语进行分析。

【交流点拨】作者先以“惜”字总领下文,展开 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接着列举了历代帝王中五位有代表性的人物加以一一评说。

“惜”有惋惜、可惜之意,措辞极有分寸。“略输”“稍逊”也不是一概 否定。成吉思汗,不但惋惜,还用“只识”二字略带嘲讽、批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下文当今风流人物的评价做铺垫。

3.结合词的背景和现在实际谈谈对“俱往矣,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理解?

【交流点拨】作者自注“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但也是词人对自己个历史地位和价值的认同,

还能读到对当时领导无产阶级斗争革命家们赞誉。

今天的我们,要成为新时期维护 祖国尊严和建设强大祖国的“风流人物”。

二、拓展延伸

1. 作者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多娇的北方冬景图。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展开自己的想象,动笔写一写你心目中冬天的一处美景。

【交流点拨】①这里的雪却不经 常下,但只要一下雪,那景象简直是无法形容,它们漫不经心地飘落下来,先零零落落,逐渐越下越大。等到太阳出来时,万里江山摇 身一变,整个世界都被白雪覆盖,好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②街上,是寒风在“呼呼“的咆哮,他粗暴的抓着行人的发丝,将它们打结缠绕。街边的树自然也不会放 过,只听得”啪“的一声,那旺盛了一整个秋夏的树枝就被卷倒在地,仅留下熙熙攘攘的几根粗壮些许的枝干留在梢头,上面还零星地 挂着几张枯黄的干叶在上面旋绕。

三、探究写法

1. 这首 词咏雪,却不拘泥于雪,而是借题发挥,纵论古今,把自己的情感、胸襟、理想体现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写作技巧呢?

【交流点拨】①熔写景、议论、 抒情于一炉。

②多种修辞手法的 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

③结构 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④动静 结合,虚实相应。

四、布置作业

请完成本课对 应训练。

五、导图归纳

总写雪景——意境壮阔

上阕:写景 具体实景——动静结合 江山多娇

想象虚景——壮丽多姿

沁园春·雪

评古——短于文治

下 阕:论史抒怀 英雄折腰

论今——风流人物


 

  • 分页 >>
阅读全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