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射击冠军是谁(介绍中国首位奥运冠军许海峰)
时间: 08-18
栏目:学习方法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所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是颇为瞩目的一场体育盛事,参与国家达到了以往从未企及的140个。
而对于中国而言,这届奥运会还有着更加深刻、重要的意义。
这是新中国在恢复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后第二次参加奥运会,因为上一次的奥运会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所以一个体育大国崛起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本次代国参赛的200多名运动员身上。
当时国内的通信系统还不发达,大多数国人还都是靠着报纸与广播获悉信息。在这举国人民通过一切渠道关注着奥运赛事的郑重期盼下,7月29日,许海峰以566环的最佳成绩夺得男子自选手枪慢射金牌。
这枚标志着我国奥运“零的突破”的金牌,要远比它沉甸甸的份量更重上千万倍。
靠着口口相传与有限的传媒手段,许海峰的名字愣是在短短数日时间内便响彻了全国的每个角落,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辉煌的背后,是许海峰那励志而又令人心酸的传奇奋斗历程。
被弹弓启蒙的射击天赋
1957年8月1日,许海峰出生于福建漳州。他的父亲许银芝(原名许恩荣)是一名14岁就参加了革命的新四军战士。而许海峰的爷爷许友胜,更是自我党最危急的时候便参加了红军。
可以说,许家的家风是带有着最原始、纯正的军人色彩的。受父亲与爷爷的影响,许海峰小的时候就一直向往着军旅生涯。
或许,这也是许银芝所骐骥的,因为许海峰的第一个名字正是取自其出生的那天节日——建军。
1960年,因为在沙河战役、炮击金门等战役中负过伤,身体留有隐疾的许银芝决定转业,进入到了福建体育学院工作。
专业后的许银芝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为了享受这父子相处的时光,许银芝做了一把弹弓送给儿子。
许银芝的本意,是想带着许海峰平时一起射射鸟、夏蝉等,带给儿子一个欢乐充实的童年。
没想到,这把弹弓却是为许海峰开启了一扇耀眼的天赋之门。
自从有了父亲送的弹弓,许海峰便疯狂地迷恋上了弹弓弹射。
许银芝闲暇时,也会和儿子一起用弹弓射一些麻雀、夏蝉。每每这时,许银芝都会为其讲授一些军旅故事,而许海峰都会听得格外入迷。
久而久之,许海峰的心中便燃起了一股想要亲自跨上钢枪,延续父亲与爷爷的精神,为祖国奉献一份力。
为此,他每天更多的时间都用来沉浸在玩弹弓与磨练弹弓的准度上。
那几年,因为工作调度的关系,许银芝被辗转调往了福建的许多地方。可每到一处,许海峰都会迅速适应当地的环境,并找到可以玩弹弓的地方,而许海峰的射击准度也在不知不觉间高度提升。
许海峰和家人
1971年,许海峰升入初中,彼时上山下乡运动正如火如荼。
许银芝便考虑着,想要带全家搬回安徽老家。因为安徽老家的熟人多,以后许海峰下乡的时候能有个照顾。
第二年,奔走努力的许银芝接到了组织的批准,从福建被调回了安徽和县新桥供销社担任副主任一职。
因为当时的特殊环境加上自己之前两年被诬陷的困苦经历,许银芝怕“许建军”这个名字被人觉得政治意义太浓,便为其改名为许海峰。
为了纪念自己在福建沿海卫国的十余载军旅生涯,他将其于三个子女也都改为了名中带“海”字。
高中毕业后,许海峰便立即报名参军,想要赶快摸上自己心心念了十余年的钢枪。
但因为太着急,许海峰的年龄照国家设定的标准小了8个月左右,第一次的参军,没能实现梦想。
没能如愿参军的许海峰,被组织下派到了农村去锻炼做知青。
在农村做知青时,许海峰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参军梦。他省吃俭用,攒了将近40元钱,买了人生中第一把汽枪。
在广袤的农村,许海峰就像是遨游在大海的鱼儿,每天的空闲时间就是找各种空地、鸟窝去练习枪法。
此时,许海峰还并没有想要成为一名射击运动员的想法,他练枪的主要目的还是想要参军入伍。
但奈何世事弄人,许海峰一心想要成为一名向父亲一样保家卫国的军人却不得如愿,最终却是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报效国家的理想。
参军未成的射击运动员
自从高中毕业后,许海峰连续三年都在坚持报名参军,但每一次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如愿。
面对这个情况,许海峰曾自嘲地说:“看来,我命中注定是当不成兵。”
1979年,22岁的许海峰下乡结束,回到城里的许海峰进入了供销社成为了一名销售员。
就在许海峰以为,自己将会一辈子都在供销社卖化肥时,一个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机会降临在了身边。
当时,安徽省正在筹办运动会,许海峰所在的巢湖市想要成立一个射击队参加省运动会。
而这个射击队的教练,正是许海峰的高中体育老师。
在高中时,许海峰用弹弓射麻雀的特长尤为出名。所以,当巢湖市射击队刚一组建,许海峰的体育老师便想到了他。
就这样,许海峰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射击队,并就此开启了此后的传奇人生。
1979年4月,许海峰经过短暂的集训,正式参加了安徽省举办的运动会射击比赛。
凭着过人的天赋,许海峰在这场赛事上崭露头角共获得包括个人冠军、个人亚军等奖项在内的8枚奖牌。
可是,因为许海峰参加的是巢湖市临时组建的射击队,在省赛结束后便解散了,许海峰又回归到了化肥销售员的生活。在此期间,许海峰还曾被化肥伤到了眼睛。
但即便每天的生活劳累,许海峰也没有停止过射击。拿上汽枪的那一刻,似乎扛着化肥到处跑的所有疲惫都在顷刻间烟消云散。
命运最终没有辜负许海峰,他多年以来的坚持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时刻。
历史性时刻:奥运金牌零突破
1982年夏天,在安徽省第5届运动会上,许海峰以370环的成绩勇夺冠军,并打破了安徽省保持了多年的男子手枪40发立射纪录。
这一次在安徽省第五届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为许海峰赢得了进入省队进行专业训练的机会,也为他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
因为许海峰此前并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只在巢湖进行过短暂的速成集训,所以教练对许海峰从基础的动作教起,这意味着许海峰要耗费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其他队员。
起初许海峰并不以为意,他认为自己的天赋很高,一些常规的基本动作其实并不必要。但最终的现实却是告诉他:在国家队,天分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特别是在国家队训练的那段日子,是许海峰觉得最为“屈辱”的经历。
一段时间的训练下来,许海峰不仅没有如自己预期的那般获得教练李培林的赞赏,反而是得到了完全相反的评价:
你的射击散面既不稳定、偏差又大,动作很不协调,甚至都称不上连贯。
李培林给予许海峰的评语,就像是一把刀子狠狠地刺穿了许海峰那一直以来都引以为傲的天分。
为了证明李培林是错误的,许海峰每天拼了命般的练习,但却偏偏欲速不达,所取得的效果还不如刚进队时。
这一下,许海峰才真正地明白了自己的薄弱之处,开始发自内心地向李培林请教。
见到许海峰的态度转变,李培林这才告诉了他射击时,子弹的导向为何与自己预期相差甚远:“你的身体协调性并不算好,所以才导致你虽然瞄得很准,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之后,许海峰每日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锻炼在了自己臂力、腕力等肢体协调上。
经过数十天的苦训,许海峰不仅克服了肢体的不协调,还针对自己左右眼1.5与0.6的巨大视力差异,研究出了一种独特的瞄准方法。
1984年春,在第23届奥运会的预选赛中,许海峰这个“半路参训”的射击运动员,以569环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成功拿到了洛杉矶奥运会的门票。
7月29日,男子60发慢射决赛,许海峰作为此前从未出现过却在预选赛夺得冠军的黑马,吸引了一些媒体的目光。
但是,更多的欧美媒体,则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夺冠热门,卫冕冠军拉罗格纳的身上。
但前30发打完,许海峰的成绩却是要比拉罗格纳还要高3环。此时,那些媒体才终于意识到,这个半路杀出的黑马能够夺得预选赛的冠军并不只是因为运气。
可是没想到,许海峰前3组的出色表现,除了吸引了媒体的注意,还惹来了美国裁判。
在第3组打完休息时,美国裁判找到了许海峰的带队教练张福,称“许海峰有可能夺冠,但怀疑他的状态不对,打完之后要他随之进屋”。
此话的意思,虽然没有明说,但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要对许海峰进行尿检。
说白了,就是美国人不相信我们中国人能够有这么好的成绩,认为许海峰服用了违禁品。
这让许海峰非常气愤,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拿下这场比赛的冠军,让那些傲慢的美国人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可笑,中国人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
接下来的30发子弹,许海峰稳扎稳打,可拉罗格纳却是后来居上,当60发子弹全部打完时已经达到了565环,赶超了许海峰。
此时,许海峰还剩下最后一发子弹,但想要赢拉罗格纳则必须要打出完美的10环,这是这场比赛中凤毛麟角的,特别是在担负着个人声誉与国家名誉的重压下。
只见许海峰努力地调整着呼吸,举枪之后又放下,如此反复了数次。
最终,在在场所有人的注视下,许海峰缓缓开出了那决定命运的一枪。
“啪”的一声,子弹从靶子的正中心穿过,现场短暂的愣神后爆发了如山洪般的激烈讨论。中国的许海峰,以566环的总成绩,力压卫冕冠军拉罗格纳,拿到了金牌。
许海峰取得中国首金,不仅在当时的奥运会掀起了巨大的风云,国内一直关注的民众更是近乎沸腾。
仅仅几日的时间,许海峰三个字便已经在国内家喻户晓。
因为,许海峰夺得金牌,不仅是对于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更鼓舞着后来的运动员们不畏恐惧迎难而上,为中国健儿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加上了浓厚的一笔。
在那场注定载入史册的奥运会上,许海峰的脱颖而出,给我国运动员提供了自信的强心剂。
据统计,我国在23届奥运会共获得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一个正冉冉而起的体育大国惊艳了世界。
骄人的成绩背后,是对妻女的亏欠
多年的艰苦训练与为国“征战”,让许海峰本就视力很低的眼睛更加雪上加霜。最终在1993年,因为常年的超负荷工作,许海峰患上了迁徙性视网膜炎。
尽管许海峰有着顽强不服输的坚韧品格,但是现实的残酷还是不得不令他低头。视力的严重下降,让许海峰已经无法在赛场上正常发挥,只能选择退役。
虽然离开了赛场,但许海峰却并未离开射击事业。退役后的许海峰,于1995年正式出任国家女子射击队教练。
在教练的岗位上,许海峰牢记恩师的种种教诲,对每一位学员都做到根据自身的条件拟定适合的训练计划,先后培养出了李对红、陶璐瑶等知名奥运健将。
但骄人的成绩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对妻女的亏欠。
李对红
为了让国家女子射击队有成绩,许海峰几乎每日都熬到凌晨,绞尽脑汁地罗列各种训练计划。
当时,许海峰的单位房距离训练基地不足1公里,但许海峰却是经常一个礼拜才回一次家。
因为一年在家待得时间都不足1个月,许海峰很少接女儿上下学,更是不曾去过学校开一次家长会。这也导致,许海峰与女儿许佳的隔阂越积越深。
对此,许海峰每每提起都非常遗憾与辛酸。面对采访时,他也常常对着镜头表露心声:“我这一生,对女儿的亏欠无法弥补。”
直到许海峰正式退休,许佳也长大成家后,父女间的关系才逐渐缓和。
如今,已经年近古稀的许海峰虽然已经退休,离开了自己热爱并为之奉献了毕生的体育事业,但他为社会做贡献的心并未停下。
在新时代,许海峰的“靶心”由赛场转为了社会公益,仍然在以他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献上一份时代的贺礼。
而对于中国而言,这届奥运会还有着更加深刻、重要的意义。
这是新中国在恢复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后第二次参加奥运会,因为上一次的奥运会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所以一个体育大国崛起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本次代国参赛的200多名运动员身上。
当时国内的通信系统还不发达,大多数国人还都是靠着报纸与广播获悉信息。在这举国人民通过一切渠道关注着奥运赛事的郑重期盼下,7月29日,许海峰以566环的最佳成绩夺得男子自选手枪慢射金牌。
这枚标志着我国奥运“零的突破”的金牌,要远比它沉甸甸的份量更重上千万倍。
靠着口口相传与有限的传媒手段,许海峰的名字愣是在短短数日时间内便响彻了全国的每个角落,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辉煌的背后,是许海峰那励志而又令人心酸的传奇奋斗历程。
被弹弓启蒙的射击天赋
1957年8月1日,许海峰出生于福建漳州。他的父亲许银芝(原名许恩荣)是一名14岁就参加了革命的新四军战士。而许海峰的爷爷许友胜,更是自我党最危急的时候便参加了红军。
可以说,许家的家风是带有着最原始、纯正的军人色彩的。受父亲与爷爷的影响,许海峰小的时候就一直向往着军旅生涯。
或许,这也是许银芝所骐骥的,因为许海峰的第一个名字正是取自其出生的那天节日——建军。
1960年,因为在沙河战役、炮击金门等战役中负过伤,身体留有隐疾的许银芝决定转业,进入到了福建体育学院工作。
专业后的许银芝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为了享受这父子相处的时光,许银芝做了一把弹弓送给儿子。
许银芝的本意,是想带着许海峰平时一起射射鸟、夏蝉等,带给儿子一个欢乐充实的童年。
没想到,这把弹弓却是为许海峰开启了一扇耀眼的天赋之门。
自从有了父亲送的弹弓,许海峰便疯狂地迷恋上了弹弓弹射。
许银芝闲暇时,也会和儿子一起用弹弓射一些麻雀、夏蝉。每每这时,许银芝都会为其讲授一些军旅故事,而许海峰都会听得格外入迷。
久而久之,许海峰的心中便燃起了一股想要亲自跨上钢枪,延续父亲与爷爷的精神,为祖国奉献一份力。
为此,他每天更多的时间都用来沉浸在玩弹弓与磨练弹弓的准度上。
那几年,因为工作调度的关系,许银芝被辗转调往了福建的许多地方。可每到一处,许海峰都会迅速适应当地的环境,并找到可以玩弹弓的地方,而许海峰的射击准度也在不知不觉间高度提升。
许海峰和家人
1971年,许海峰升入初中,彼时上山下乡运动正如火如荼。
许银芝便考虑着,想要带全家搬回安徽老家。因为安徽老家的熟人多,以后许海峰下乡的时候能有个照顾。
第二年,奔走努力的许银芝接到了组织的批准,从福建被调回了安徽和县新桥供销社担任副主任一职。
因为当时的特殊环境加上自己之前两年被诬陷的困苦经历,许银芝怕“许建军”这个名字被人觉得政治意义太浓,便为其改名为许海峰。
为了纪念自己在福建沿海卫国的十余载军旅生涯,他将其于三个子女也都改为了名中带“海”字。
高中毕业后,许海峰便立即报名参军,想要赶快摸上自己心心念了十余年的钢枪。
但因为太着急,许海峰的年龄照国家设定的标准小了8个月左右,第一次的参军,没能实现梦想。
没能如愿参军的许海峰,被组织下派到了农村去锻炼做知青。
在农村做知青时,许海峰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参军梦。他省吃俭用,攒了将近40元钱,买了人生中第一把汽枪。
在广袤的农村,许海峰就像是遨游在大海的鱼儿,每天的空闲时间就是找各种空地、鸟窝去练习枪法。
此时,许海峰还并没有想要成为一名射击运动员的想法,他练枪的主要目的还是想要参军入伍。
但奈何世事弄人,许海峰一心想要成为一名向父亲一样保家卫国的军人却不得如愿,最终却是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报效国家的理想。
参军未成的射击运动员
自从高中毕业后,许海峰连续三年都在坚持报名参军,但每一次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如愿。
面对这个情况,许海峰曾自嘲地说:“看来,我命中注定是当不成兵。”
1979年,22岁的许海峰下乡结束,回到城里的许海峰进入了供销社成为了一名销售员。
就在许海峰以为,自己将会一辈子都在供销社卖化肥时,一个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机会降临在了身边。
当时,安徽省正在筹办运动会,许海峰所在的巢湖市想要成立一个射击队参加省运动会。
而这个射击队的教练,正是许海峰的高中体育老师。
在高中时,许海峰用弹弓射麻雀的特长尤为出名。所以,当巢湖市射击队刚一组建,许海峰的体育老师便想到了他。
就这样,许海峰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射击队,并就此开启了此后的传奇人生。
1979年4月,许海峰经过短暂的集训,正式参加了安徽省举办的运动会射击比赛。
凭着过人的天赋,许海峰在这场赛事上崭露头角共获得包括个人冠军、个人亚军等奖项在内的8枚奖牌。
可是,因为许海峰参加的是巢湖市临时组建的射击队,在省赛结束后便解散了,许海峰又回归到了化肥销售员的生活。在此期间,许海峰还曾被化肥伤到了眼睛。
但即便每天的生活劳累,许海峰也没有停止过射击。拿上汽枪的那一刻,似乎扛着化肥到处跑的所有疲惫都在顷刻间烟消云散。
命运最终没有辜负许海峰,他多年以来的坚持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时刻。
历史性时刻:奥运金牌零突破
1982年夏天,在安徽省第5届运动会上,许海峰以370环的成绩勇夺冠军,并打破了安徽省保持了多年的男子手枪40发立射纪录。
这一次在安徽省第五届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为许海峰赢得了进入省队进行专业训练的机会,也为他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
因为许海峰此前并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只在巢湖进行过短暂的速成集训,所以教练对许海峰从基础的动作教起,这意味着许海峰要耗费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其他队员。
起初许海峰并不以为意,他认为自己的天赋很高,一些常规的基本动作其实并不必要。但最终的现实却是告诉他:在国家队,天分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特别是在国家队训练的那段日子,是许海峰觉得最为“屈辱”的经历。
一段时间的训练下来,许海峰不仅没有如自己预期的那般获得教练李培林的赞赏,反而是得到了完全相反的评价:
你的射击散面既不稳定、偏差又大,动作很不协调,甚至都称不上连贯。
李培林给予许海峰的评语,就像是一把刀子狠狠地刺穿了许海峰那一直以来都引以为傲的天分。
为了证明李培林是错误的,许海峰每天拼了命般的练习,但却偏偏欲速不达,所取得的效果还不如刚进队时。
这一下,许海峰才真正地明白了自己的薄弱之处,开始发自内心地向李培林请教。
见到许海峰的态度转变,李培林这才告诉了他射击时,子弹的导向为何与自己预期相差甚远:“你的身体协调性并不算好,所以才导致你虽然瞄得很准,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之后,许海峰每日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锻炼在了自己臂力、腕力等肢体协调上。
经过数十天的苦训,许海峰不仅克服了肢体的不协调,还针对自己左右眼1.5与0.6的巨大视力差异,研究出了一种独特的瞄准方法。
1984年春,在第23届奥运会的预选赛中,许海峰这个“半路参训”的射击运动员,以569环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成功拿到了洛杉矶奥运会的门票。
7月29日,男子60发慢射决赛,许海峰作为此前从未出现过却在预选赛夺得冠军的黑马,吸引了一些媒体的目光。
但是,更多的欧美媒体,则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夺冠热门,卫冕冠军拉罗格纳的身上。
但前30发打完,许海峰的成绩却是要比拉罗格纳还要高3环。此时,那些媒体才终于意识到,这个半路杀出的黑马能够夺得预选赛的冠军并不只是因为运气。
可是没想到,许海峰前3组的出色表现,除了吸引了媒体的注意,还惹来了美国裁判。
在第3组打完休息时,美国裁判找到了许海峰的带队教练张福,称“许海峰有可能夺冠,但怀疑他的状态不对,打完之后要他随之进屋”。
此话的意思,虽然没有明说,但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要对许海峰进行尿检。
说白了,就是美国人不相信我们中国人能够有这么好的成绩,认为许海峰服用了违禁品。
这让许海峰非常气愤,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拿下这场比赛的冠军,让那些傲慢的美国人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可笑,中国人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
接下来的30发子弹,许海峰稳扎稳打,可拉罗格纳却是后来居上,当60发子弹全部打完时已经达到了565环,赶超了许海峰。
此时,许海峰还剩下最后一发子弹,但想要赢拉罗格纳则必须要打出完美的10环,这是这场比赛中凤毛麟角的,特别是在担负着个人声誉与国家名誉的重压下。
只见许海峰努力地调整着呼吸,举枪之后又放下,如此反复了数次。
最终,在在场所有人的注视下,许海峰缓缓开出了那决定命运的一枪。
“啪”的一声,子弹从靶子的正中心穿过,现场短暂的愣神后爆发了如山洪般的激烈讨论。中国的许海峰,以566环的总成绩,力压卫冕冠军拉罗格纳,拿到了金牌。
许海峰取得中国首金,不仅在当时的奥运会掀起了巨大的风云,国内一直关注的民众更是近乎沸腾。
仅仅几日的时间,许海峰三个字便已经在国内家喻户晓。
因为,许海峰夺得金牌,不仅是对于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更鼓舞着后来的运动员们不畏恐惧迎难而上,为中国健儿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加上了浓厚的一笔。
在那场注定载入史册的奥运会上,许海峰的脱颖而出,给我国运动员提供了自信的强心剂。
据统计,我国在23届奥运会共获得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一个正冉冉而起的体育大国惊艳了世界。
骄人的成绩背后,是对妻女的亏欠
多年的艰苦训练与为国“征战”,让许海峰本就视力很低的眼睛更加雪上加霜。最终在1993年,因为常年的超负荷工作,许海峰患上了迁徙性视网膜炎。
尽管许海峰有着顽强不服输的坚韧品格,但是现实的残酷还是不得不令他低头。视力的严重下降,让许海峰已经无法在赛场上正常发挥,只能选择退役。
虽然离开了赛场,但许海峰却并未离开射击事业。退役后的许海峰,于1995年正式出任国家女子射击队教练。
在教练的岗位上,许海峰牢记恩师的种种教诲,对每一位学员都做到根据自身的条件拟定适合的训练计划,先后培养出了李对红、陶璐瑶等知名奥运健将。
但骄人的成绩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对妻女的亏欠。
李对红
为了让国家女子射击队有成绩,许海峰几乎每日都熬到凌晨,绞尽脑汁地罗列各种训练计划。
当时,许海峰的单位房距离训练基地不足1公里,但许海峰却是经常一个礼拜才回一次家。
因为一年在家待得时间都不足1个月,许海峰很少接女儿上下学,更是不曾去过学校开一次家长会。这也导致,许海峰与女儿许佳的隔阂越积越深。
对此,许海峰每每提起都非常遗憾与辛酸。面对采访时,他也常常对着镜头表露心声:“我这一生,对女儿的亏欠无法弥补。”
直到许海峰正式退休,许佳也长大成家后,父女间的关系才逐渐缓和。
如今,已经年近古稀的许海峰虽然已经退休,离开了自己热爱并为之奉献了毕生的体育事业,但他为社会做贡献的心并未停下。
在新时代,许海峰的“靶心”由赛场转为了社会公益,仍然在以他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献上一份时代的贺礼。
- 分页 >>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