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读后感(解析关于背影有感而发)

时间: 08-12 栏目:学习方法

“我心中,有一座山,千峰万岭他最巍然……”读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掩卷之刻,《我心中的山》这首歌又萦绕在我的耳畔,歌声虽低沉,但声声却撞击着我的心房。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虽不像歌曲那样直白,但其看似平淡的白描手法,却把一个伟岸的父亲形象,刻画得那么鲜明,令我读后,深深感悟父亲给予孩子那种无私的爱。

  《背影》塑造了一位家境突变,贫寒了的父亲,虽年事已高、行动不变,父亲却执意要将儿子送到火车站,“嘱咐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

  作者当时还笑话父亲有些迂,唠唠叨叨的,就像对小孩子一样。可读到这情节,我深深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和爱,无论儿子多大,在父亲眼中都是永远不放心的孩子;无论儿子走多远,父亲的心都永远牵挂着儿子,这,就是父爱。

  父亲趁着等车的时间,执意要为儿子买些橘子带着。“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的探身下去……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读到这里,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年迈的父亲虽然家道中落,却凭着顽强的信念,支撑着支离破碎的家庭,支持儿子为了理想而奋斗。橘子虽然不值钱,但却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无言的爱,这种爱看似平淡无奇,却胜似千言万语……

  翻越铁道,对于年迈的父亲来说,是困难的、费力的。但当他把橘子放在儿子面前的时候,他却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目光在朱自清先生隽永的文字里徜徉,静静地品味一位年迈的父亲博大的爱,我相信,那一刻,朱自清先生是无比幸福的,无论他走到哪里,父亲都是他奋斗的支撑,父亲永远是他心中无比巍然的山!

  火车轰鸣着驶向远方,但父亲站立在站台上的身影,却永远印在了朱自清先生的心中。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自1925年发表以来,一直深受好评,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文章看似简单,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能读出不同的感受。

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我对这篇散文的认识也有了变化。

 

一读《背影》:为父亲的舐犊之情感动

 

每一位初读这篇散文的读者,都会为其中的父子亲情感动。

开篇写“我”赶回徐州老家奔丧,家中祖母刚刚去世,父亲在家赋闲,家道中落,以至于给祖母办丧事都要“变卖典质”。但是,在这样的惨淡光景下,父亲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这样安慰我: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这句话,无论何时想起来,都让我感动。此情此景,父亲心里一定更加难过,但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不能抱怨,不能破罐子破摔,他只能这么说,既是安慰儿女,也是安慰自己。

“我”要回北京了,父亲本来“事忙”,但却执意相送。到了车站,还要为儿子“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又“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这些做法,这些话语,在本课代表上大学离家时,我的老父亲也这样做过,也这样说过,如今他老人家已经垂垂老矣,读来如何不让我心酸动容?

最感人的是买橘子。一个胖子,为了赶时间,要穿过铁道,爬上阳台,真是为难他老人家了。你看,“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画面多么令人心酸。

最让读者感动的,是父亲买了橘子回来,还故意表现得“心里很轻松似的”,为儿子出力还要故作轻松,有心的读者读到这里,泪水会夺眶而出吧?

第一次读《背影》,触动我们的首先就是这浓浓的父子亲情,父爱如山,如同下面图片中红红的橘子,温暖着岁月,令人动容。

 

  • 分页 >>
阅读全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