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航拍属于无人机什么领域(发明第四轴大疆Ronin 4D)
按照大疆内部人士的说法,这款电影机从立项、研发再到出品,用足5年时间。大疆,一个做无人机的公司,为什么突然要做电影机?但其实Ronin 4D不是一款“突然”的产品……
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如果某些职业存在性别垄断,电影摄影师可能是其中之一。在体力、耐力和工作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男性在表面上似乎比女性更适合干这行。如今虽有邓璐(电影《大象席地而坐》斯坦尼康摄影师)这样的“豪横姐”,但影迷们始终不忘《摄影机不要停》中,女摄影师跟拍摔跤的画面;而《地球最后的夜晚》长达一小时的长镜头,则是电影圈关于偶像派和体力派的一个陈年梗,足以劝退每个体力不好的摄影新手。
但实际上,摄影机+斯坦尼康,一套重达六七十斤的设备是全体摄影师的噩梦,不分男女。这样的局面持续多年,现在有望被终结。
刚刚过去的10月,大疆发布了全球第一台8K四轴电影机,搭载全画幅禅思X9云台相机,集成四轴增稳系统、LiDAR 激光跟焦系统、无线图传控制系统,并将之命名为Ronin 4D,中文译名“如影4D”。
大疆把电影机和专业级稳定器合并,以一体化方式为电影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四轴稳定的设备。这意味着,导演和摄影师们有望告别那种用电影机、稳定器、轨道车和其他配件、线路搭配出来的、复杂的拍摄方案。
技术的排列组合
Ronin 4D一经发布,熟悉大疆的人开始对照参数,找机会评测,再次验证“大疆出品,必属精品”是否仍然有效。而不熟悉大疆的人,则会提出疑问:一个做无人机的公司,为什么突然要做电影机?但Ronin 4D其实不是一款“突然”的产品。按照大疆内部人士的说法,这款电影机从立项、研发再到出品,用足5年时间。
起点是2012年大疆发布的专业三轴云台“禅思Z15”。其与筋斗云S800一起构成当时大疆初代专业航拍解决方案。很快,“禅思Z15”的稳定性开始在摄影爱好者之间流传,并被用于常规的相机拍摄。
大疆的工程师们立即意识到,这是刚需,意味着新的机会。随后,诸如OSMO PRO/RAW系列等手持云台相机,开始以精致小巧的设备稳定输出优秀的画质。来自市场的正面反馈,让大疆下定决心,整合无人机产品上的云台优势,打造针对地面端专业影像的如影产品线。
至2016年,影像系统已成为大疆增长最快的产品线之一,在科技媒体的报道中,开始频繁地与无人机产品线相提并论。新的可能性顺势产生:无人机技术、云台技术和影像系统摆在一起,能否组合出新的东西?
Ronin 4D正是源于这种思路。2016年,大疆的工程师们在悟2影视航拍无人机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电路板,按照手持设备的舒适度要求,完成按键布局,并搭配与市面上顶尖S35画幅相机比肩的禅思X7云台相机,最终生产出第一台电影机的原型。
按照大家的理解,它应该是一款颠覆性的摄影设备,具备完美的稳定性和高质量画面。但这台机器在当年冬天到来之前,便遭到冷遇。在剧组里,导演和摄影指导没有表现出预想中的好奇心——大疆的原型机只支持DL卡口镜头,机身无法自动对焦,图传技术不能满足需求,而被认为是“杀手锏”的第四轴,也只适用于一部分拍摄场景。
工程师的天真与热情,在现实中撞得鼻青脸肿。这款产品迎来决定性时刻:继续研发,可能突破也可以能一无所获;放弃跨界,专注无人机产品线也完全说得过去。
工程师团队成员回忆,当时大家有过短暂的犹豫,但很快达成一致:构思可以修改,技术可以进化,但最初的设想不能变。某种程度上,正是大疆工程师们的选择,一次次定义了这家公司。“其实就是大疆内部一直强调的两个字——求真。”这位成员如是说。
在大疆公司总部的许多显眼位置,都写着一行字:“激极尽志,求真品诚”。很多接触过大疆员工,特别是工程师群体的人,都会从TA们身上读出一种单纯。工程师们迷恋于让身边的世界发生一点点改变,并从中获得乐趣。
发明第四轴
工程师们重新回到了剧组。负责影像模块的博士,天天和摄影师聊天。身为技术大牛的产品经理,则变身摄影助理;后方的工程师,则随时根据前线的反馈,调整和推进研发。和剧组在一起的日子,工程师们尽数看清摄影师的工作场景:扛起沉重的斯坦尼康,通过奔跑跟拍、平移和垂直换位,完成各种运镜,最终拍出导演指定的景别和镜头语言。
自从美国人发明斯坦尼康以来,这种拍摄方式已在电影工业中持续数十年,并延伸到综艺演出、体育赛事直播等领域。在保证动态拍摄稳定性的同时,斯坦尼康的自身重量和技术门槛,往往会劝退一部分初学者,成为电影圈不大不小的梗阻。
想改变这个局面,大疆的工程师们就必须拿出一种压倒性的、无需额外解释的优势。
大家把希望寄托在“第四轴”上。即在传统的三轴云台基础上,第一次引入竖直方向的Z轴稳定,建立一套含有TOF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气压计和全新算法与硬件的复杂系统,用以消除主流摄影器材在重量、操作难度上的诸多限制。
最终,大家一起找到了Ronin 4D该有的模样。新品发布后,社交媒体上有一条高赞评论写到,“第一次无比确信我的梦想是有机会实现的,而不会因为背不动斯坦尼康就放弃梦想。”
放眼整个电影工业,对那些巨大的、野心蓬勃的电影而言,斯坦尼康只是千头万绪中的一个小问题。在资本、剧本、卡司等迫切问题面前,Ronin 4D能提供的相对有限。
工程师们对此心知肚明,但仍然乐见一部分人先从斯坦尼康中解脱出来。因为他们知道,Ronin 4D承载的是一种近乎“科技平权”的理想,大电影们不在乎的功能,小剧组的摄影师却是梦寐以求。“在这个世界既有的秩序里,没人来做这件事。它不占据电影拍摄的全部,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最需要解决但现在没人解决的短板。”参与决策的大疆工程师如是说。
这个逻辑背后,蕴含科技的真正价值,那就是重新处理技术、产品和人之间的关系。从这个层面讲,Ronin 4D的亮点不止是各种参数。它不只是一款革新级的产品,更指向整个电影工业工作方式甚至是社会学层面的改变,很多科技公司念念不忘又不可得的那种改变。
自研芯片帮大忙
回过头来看,为实现Ronin 4D的功能,大疆相当于把摄影师们的难题,换算成自身的难题:电影机增稳方式的巨变,将让手持摄影产生更多偶然,机器的控制系统必须满足更复杂的工况,传感器的融合、调校和算法适配,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更新。
一句话,第四轴对大疆提出的是整体的、系统的挑战。拆解一下,也就是团队和技术的双重挑战。团队协作是大疆的一贯强项,至于技术,大疆自研芯片则对Ronin 4D起到关键作用。
按照一位资深工程师的回忆,早在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出现之前,大疆就已经开启专业级设备使用芯片的研发。那时,大疆甚至尚未盈利。做出这样超前的决策,还是因为大疆不止想做无人机公司,而是极力融合各项技术,面向系统层面的问题,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基于这个定位,自己掌握核心的芯片技术当然是最可靠的办法。从这个角度看,Ronin 4D是对前述定位和决策的一次回答。
但Ronin 4D只是其中一个答案。大疆给自己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就像大家在中学时代解答过的几何数学题一样,大疆只是用很多种技术,在不停地创造可能性。“这个行业的秩序,这个世界的秩序,是不是就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前述资深工程师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必须不断审视,动手优化,追求一件事情最应该有的样子。这就是大疆的精神内核。”
精神内核也好,求真品诚也罢,关联的不止是产品和技术,更是底层价值观,那就是着迷于真正有趋势性的技术,投身于真正的创新,输出不负时代的产品,并在不自觉中成为一家具有原创性的科技公司。一家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科技公司。
- 分页 >>